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奥斯曼人的部署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奥斯曼人的部署(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奥斯曼帝国此次动用了二十万大军看起来兵力庞大,但是其中有近一半是奥斯曼人向自己的各附属国征召而来的军队。这二十万人的成分可谓是相当的复杂。

其中瓦拉几亚公国贡献出了两万的军队。值得称道的是瓦拉几亚贡献的这两万军队种有一万军队都是骑兵,因为瓦拉几亚拥有一块非常辽阔肥美的草场,所以培养得出这么多骑兵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瓦拉几亚的两万人之外,奥斯曼帝国所属的摩尔多瓦地区的大小领主们贡献出了一万军队。黑海地区生活的鞑靼人部落贡献出了两万人的军队,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的库尔德人提供了两万的军队,征召自埃及、黎巴嫩等中东地区的附属**队两万人。奥斯曼帝国直属常备军十一万人。

二十万大军中。有六万多是骑兵,炮兵较少大概只有不到一万人,火炮一百三十余门,其余的十三万人尽是步兵。

其中堪称精锐的大概是瓦拉几亚的那一万骑兵,埃及提供的五千马穆鲁克、帝国常备军中的四万人。

要知道此次苏沃洛夫带出来的这四万禁卫军可以说是皇室手中最为精锐的一支的部队了。在波将金时代,为了更好的在黑海地区建功立业,帝国各部队大量的精兵强将被集中到了黑海地区,而黑海俄军中不少也是从禁卫军中划拨过来的。

这十万大军无疑是俄罗斯帝国的精锐,而现在十万大军迹象不稳,保罗一世为了能够让苏沃洛夫前来平乱特地在部署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十万禁卫军中优中选优选出了四万大军,这四万大军可以说是沙皇手中最后的精锐部队。

别看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还有超过六万的军队,但是布兰科夫相信,只要击败了苏沃洛夫,那么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那六万多大军就不足为虑。

因为苏沃洛夫拥有着极高的声望,阿赫夫斯基等人为了防止一旦苏沃洛夫出现在战场上会有军队出现倒戈,所以这才下定了先让苏沃洛夫接触不到他们的军队然后再借奥斯曼人的刀来杀死苏沃洛夫的计策。

只要苏沃洛夫接触不到十万俄军,那么即便他拥有再高的声望手握沙皇的圣旨又能如何!

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军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被称为西帕希、一个被称为耶尼塞里。

所谓西帕希乃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封建地主骑兵。奥斯曼人将所辖的国土画分为众多的采邑,并将这些采邑分封给予王公大臣与有功兵士。又可根据采邑收入的多寡。分为三个不同的阶级。这些拥有采邑的人,都必须向苏丹提供全副武装的骑兵,以为获得采邑的代价。随着奥斯曼人势力的扩张,这种制度也被推广到其新征服的领地上,而西帕希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多,逐渐构成奥斯曼人的军事主力。

而耶尼塞里则是奥斯曼帝国在15~17世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征兵制度。每五年从被征服的巴尔干地区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强行征召未成年男子,将他们分到奥斯曼军事封建主家庭生活数年,学习土耳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皈依伊斯兰教,逐渐从文化上进行同化,继而送入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的专门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和宗教灌输,以培植对苏丹的效忠精神,尔后补入军中。但是耶尼塞里是不许结婚的,这是为了保持一种强烈的军团精神,营房以外无家庭。只有退役的新军才可结婚。

不过西帕希和耶尼塞里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一,耶尼塞里的组成,清一色是基督教青少年。当然这些青少年在进入耶尼塞里后,将接受严格地伊斯兰教教育乃至成为坚定的穆斯林。第二,耶尼塞里是由帝国支付薪水的军队,他们穿着整齐的制服。他们的薪资不但依赖年资,也必须依照他们各自的战功,这点与依赖地产的封建骑兵西帕希迥然不同。第三,他们是当代首个由全面配备滑膛枪的士兵单独编队之军队,虽然编制中,耶尼塞里仍保有弓箭部队与冷兵器的部队。

“好吧,贵方的态度让我很是欣喜,贵方的条件我方答应了,等到我方击败苏沃洛夫之后再向贵方讨要比尔哥罗德”

“这样自然最好!”

说完。赛利姆和布兰科夫两人相视一笑。

在赛利姆的心中,这一仗是他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此战也是他奠定自己在国内地位的最重要一战。叔父哈米德一世将国内最精锐的大军交给他指挥正是看重他,并且期望借用这个机会来锻炼他。这一点赛利姆看的相当通透。所以此战他誓要让众人侧目让天下牢记他赛利姆之名!

两人谈妥之后,赛利姆一刻都没有多留,他立即带着随从赶回了位于瓦拉几亚公国的雅西城并召开了奥斯曼帝国全军会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