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265.戴梓

265.戴梓(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就这样,完成了土建的大沽船场里停满了这有些毛病,那需要调整的残次半成品,被指挥得头头转的汉族工匠们一个个抱怨不已,然而在清廷官员的监督下有敢怒不敢言,自然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不过这对直沽船场来还只是发展中的阵痛,但清廷决计想不到,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克复阵痛带来的后果了。

“文开兄,这话让我怎么跟皇上交代。”满大人不满的摇了摇头,实在拿眼前的这位火器专家没有办法。“算了,算了,既然解释不通那就不用解释了,就和泰西传教士一起看过了,这炮除了轻便以外没有太大优点好了。”

满大人的意思是想遮掩过去这件事就算了,却未曾想他的遮掩让清军错失了。

“大人,”看到满大人谈完正事便想急匆匆的离开,戴梓不干了,他立马叫住对方。“上次的二十八响连珠铳的事情,不知道大人有没有跟皇上提过。”

是戴梓的心血结晶,他相信只要广泛装备了这种武器,不但准格尔的骑兵无法抵御,就是郑军的铳炮也未必能是自己的对手。但是,有几个大缺点,第一是笨重,第二个是做刚性联接的两套铳机联动时运行复杂,第三是采用遂发的模式击发瞎火率高,第四是导热方式没有突破容易积蓄热量引燃存储的弹药。而这些缺点正是嫉妒戴梓的枪炮处同侪攻击的重点,可以戴梓的还没有进献已经在康熙心目中判了死刑。

因此满大人又如何敢跟戴梓明,所以他只能支吾着:“皇上听研究出如此利器,甚为高兴,只是如今朝廷的要务在于制造软帆快船及配属的大炮,所以暂时无暇来观看的,文开兄还是暂且搁一搁吧。”

戴梓一时还没有听明白满大人的潜台词,只觉得自己这个杀器是天下仅有的宝贝,康熙现在顾不过来,日后总要大放异彩的,所以也就没有追问下,倒是他又提了一个问题:“大人,下官查看了海逆的子药,发现其所用的硫磺和硝药都比朝廷的要好,这硝药或可以精制,但国内并无硫磺出产,仅靠朝鲜转运的那些怕是不够用的。”

“海逆封锁三省海口,泰西各夷也担心海逆的兵锋所以不敢运输火药和硫磺进口。”提到子药的问题哈大人也觉得棘手,须知道以现在清廷的硫磺储备,郑军只要继续卡死了进口渠道,清军的许多火器就将变成废铜烂铁。“得,这件事我向皇上递个折子吧,或许能从鄂罗斯夷和安南北河郑氏那里解决一部分??????”

满大人的话得没错,清廷在赶走了上陆的郑军、消灭了称帝的赣西义军之后,除了粤桂湘三省还在继续追剿四散的反清武装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秩序已经恢复起来,自诩天下无事的清廷除了少量的抚恤、赈灾以外,最大的精力就是用在大沽的软帆船场上。为此清廷每年都要投入五十万两的经费,数以百计的工匠和几十名泰西传教士为之忙碌着,更不要为这个船场采集木料、负担警戒的其他人员了。

经过近两年的营建,直沽船场已经造好了两个大型的内澳和四个相对较的内澳,足以同时开工六条五千料以上的软帆船,康熙试图用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办法来打造出一支能够敌对并压倒郑军的海上力量。

不过有些事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没有一点造船经验的泰西传教士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几张线图就开始生产双桅乃至三桅夹板船又怎么可能轻易成功呢,要知道明郑的船场足足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从只能生产型单桅纵帆船发展成可以建造军用盖伦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