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十五章 军心可用(一)

第十五章 军心可用(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此,杨博大惊:“他们敢这么干?!”随即,他又疑惑地问道:“是否出于误会?”

曾望激愤地说:“回大人,末将在阵前列队,命令兵士放下兵器脱掉甲胄之后才越过护城河,莫非他们都是瞎子不成!这且不说,放炮伤人之后,叛将也未曾阻止,反令全军向我放铳射箭,末将这才不得不将弟兄们都撤了回来。前军将士的遗体也被炸得肢离体散,令人不忍卒看……”

杨博叹道:“两军对垒,各为其主,这本无可厚非。但天大地大,亡者最大。如今叛军竟做出这等狂悖之举,足见其也深知逆天背主之罪在不赦,已是求生无望,遂致心志迷失,行为也近乎乖张谬妄了!”

原来,因徐州城外围防线被轻易攻破,叛军的士气已大受打击,今日一战,见攻城部队打出的旗号是在北京保卫战中与鞑靼铁骑激战近月,赫赫威名响彻天下的营团军,心中更是十分惊惧,只是碍于死守却敌的将令和为数众多的督战队监视,不得不拼命抵抗。没想到朝廷平叛军的火炮被天师无上道法厌胜,不能炮,他们凭借坚城火器之利,不但打退了营团军的进攻,而且令“敌”伏尸遍野,自家的伤亡却微乎其微。中军帅营也十分高兴,派人送来酒食,在城头摆出筵席,犒赏守城军卒。守城兵士庆幸逃脱生天,相呼劝酒,又唱又跳,喝醉之后就指着城下叫骂不休。见营团军中军将士前去收殓遗体,有一位喝醉了的兵士乘着酒兴放了一炮,一时间叛军众人都一齐放铳射箭,身无甲胄护体,手无寸铁防身的中军将士促不及防,死伤了好几十人。

照杨博的本意,营团军初战不利,折损了一员大将及数千兵士,应如实禀明中军统帅,恳请准允营团军休整两日再进攻,但他知道,方才戚继光已在吕芳和张茂的面前夸下海口,明日要一鼓作气拿下徐州,怎么能自食其言,让张茂及其他各军看他的笑话?便婉转地向戚继光提出,明日可否暂停进攻,为阵亡的副统领肖剑锋及前军将士设坛作法,打醮招魂?

各军多有这样的规矩,特别是遇到战事太过惨烈之时,为了安定军心,激励士气,此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戚继光一听“设坛作法”四个字就气不打一处来,而且,通常激战多日之后才举行招魂法事,哪有初战便如此的道理!便以监军吕公公和中军大帅张茂已有明命,责令营团军明日全力攻城为由,坚决反对。

杨博明白其中缘由,也不好强令戚继光从命,便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明日之战可否由中军曾望所部接替前军担任主攻。

这个提议倒与戚继光不谋而合。一来前军拢共不过一万余众,伤亡近半,确需休整补充;二来他虽是营团军的元老,但以前有才干卓异的高拱和老成持重的俞大猷在,一为监军,一为主将,掌管全军事务,他这个副将只专注于操练兵马。如今初次独自统帅一军,不能不慎。营团军自成军以来战无不胜,他也不想将如此赫赫威名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既然前军锐气已折,为了确保明日能顺利拿下徐州城,确实应该将早已蓄势待的中军调上去!

两人刚刚商议妥当,正准备派人将中军统领曾望传来议事,却听到帅帐之外又是一阵喧闹。刚要出去查看,曾望一脸怒容地走了进来:“杨大人、戚军门,末将代中军将士向两位大人请命,恳请两位大人恩准我军即刻攻城。”

杨博和戚继光两人心里甚感欣慰:定是中军看到前军众多将士惨死叛军之手,义愤填膺,要为前军袍泽报仇血恨。如此士气,对明日承担主攻任务大有裨益啊!戚继光便说:“中军将士求战心切,忠勇可嘉,却不必急于一时。今日就让弟兄们好好歇息,张老公帅已命军需供应总署自中军口粮中拨猪二十口、羊五口犒劳我军,还有我军每日定例的猪羊也全部给你们中军,今日晚饭之时都煮了,让弟兄们一顿吃光!”

担任主攻的部队战前大碗吃肉,这是营团军的规矩,其他各军眼馋也没有用。按说曾望应该能听出戚继光由中军接替前军担任主攻的安排,但他却还是一脸的怒容:“军门,前军鏖战半日,弟兄们实在辛苦,肉该让他们去吃。我中军啃大饼也要于今日拿下徐州城!”

“好你个曾望,不枉俞军门一直器重栽培你!”戚继光赞许地拍拍他的肩膀:“能如此体恤友军袍泽,你也有古大将之风了!但你却要知道,为将者,最忌的是逞一时之意气,卤莽行事。这徐州城屯兵数十万,并非旦夕便能攻破,仗有你打的!你中军今日收殓了前军将士遗体之后,就给老子好好地吃,好好地睡,明日拿不下徐州,你也不必回来了!”

“军门,末将无能,不能领此将令!”曾望说:“适才末将带人去城下收殓我前军阵亡将士遗体,不料城中逆贼极其可恶,竟突然以铳炮弓矢阻止我军,炸死我中军十五名弟兄,伤者二十七人。我中军全军上下人人愤恨莫名,誓要即时踏平此城,报仇雪恨!”

虽说到了此时,战争早已没有上古时代所谓的“义战”那样温文尔雅,但军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阵前打醮招魂、祭奠亡灵和收殓阵亡将士的遗体,除非确有必需,无论哪一方照例都会自行约束,绝对不应做无谓的袭扰。这既是仁义为本,厚葬战死者以激励生者之意;也避免因死者过多引瘟疫。久而久之,便被视为军人道德和荣誉感的体现,但凡真正的军人,都自觉遵守。此前北京保卫战中,明军与鞑靼各有数十万人参战,连日厮杀,战死者过了十万之众,但每次激战之后,双方都默契地暂停攻杀一两日,留下收殓战殒者遗体的时间,也从未有过破坏这条规则的行径。城中叛军虽说是逆天谋反的乱臣贼子,毕竟曾是大明军人,怎能做出这等人神共愤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