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三十四章 倾盖如故

第三十四章 倾盖如故(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啊?”戚继光止住了笑,忙站了起来,踢开脚边的座椅,竟立正站着,拱手抱拳至胸,说:“元敬孟Lang,祈请先生见谅。”

见这位名震天下的少年将军竟给自己行了如此正式的一个大礼,徐渭慌了神,忙躬身长揖,道:“将军折杀在下了。”

“哈哈哈,你且不能走。”俞大猷笑道:“你今日便是不来,元敬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把你揪出来,莫不成你既已来了,他还能放你走不成?”

杨博却象是没有听到他高喉咙大嗓门的说话,转头问徐渭:“这位文……哦,文长兄不知所论何事,可否见告?”

徐渭也象曹闻道那样用手将嘴上的油抹在了衣襟的下摆之上,起身应道:“兵法。”

“啊,”杨博象是不相信自己耳朵一样,追问道:“你是说……兵法?”

“是。”

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了起来——在座之人,除了杨博和海瑞,都是武官;而杨博和海瑞,也都在军中待过不短的一段时间,要论兵法,也不该由眼前这个二十郎当岁的文弱书生来论,这兵法可是一刀一枪的上阵厮杀才能悟出来的,看他那弱不禁风的样子,只怕连刀枪都提不动吧。

果然,海瑞接着说道:“国事蜩螗如斯,非急谋改革,不足以图存.而改革之急务,在于压抑豪强兼并,恢复上古先王井田之制……”

一直凝神倾听的杨博突然“哦”了一声。

众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他,海瑞也住了口。

杨博抱歉地冲海瑞一笑,说:“请刚峰兄恕罪。你是说,恢复井田制?”

“是。”海瑞点点头,接着方才的话继续往下说,他认为,新政虽是良法,却还不够彻底,以致朝廷不得不以国家名义举债于官员士绅及至商贾贩夫之流,虽则可解朝廷燃眉之急,却有损国家体面、朝廷威仪,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若要标本兼治,当效法上古,恢复井田之制,即:平均全国之田,按户授给,每户五十亩。剩余者,始由富户占有。国家授给之田,不许买卖;富民多余之田,准许买卖,均一征赋,田赋之外,更许免除繁苛赋税,轻徭薄役,与民休养生息。如此,则富者不困,而贫者亦能稍稍安居。民得其业,国便得其民;国得其民,则不致生乱,如此则社稷安稳,中兴可期……

徐渭似乎听出了诸人笑声背后的讥讽之意,却平静地说:“在下手无缚鸡之力,学的自然是万人敌。”

一直安静地坐着的戚继光突然问道:“先生既然是江南人氏,元敬冒昧问上一句,先生论的可是靖海平倭之策?”

徐渭诧异地点点头:“正是。不知戚将军如何与闻?”

“哈哈哈!”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人突然笑了起来,而且越笑声音越大,整层楼上都回荡着他们那爽朗的、发自内心的笑声。

这些粗鄙武人竟如此骄矜凌人!徐渭忍不住恼怒了,愤然站了起来:“徐某自知书生谈兵,不足以辱各位将军之耳!徐某告辞了!”

海瑞滔滔不绝地说着,越说越激动,直到将自己的见解陈说完毕之后,才留神去察觉旁人的反应,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和那三位镇抚司的太保倒是听的津津有味,似乎被他描绘的那一番太平盛世所吸引住了。可是,徐渭眉头紧锁,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而杨博则更是皱着眉,抿着嘴,样子象是想笑,又象是要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位文人如此,海瑞也紧张了起来,又赶紧补充道:“在下亦知如今兼并之势,已成国朝锢蔽,此议断然无法骤行于天下。然江南叛乱,官绅豪强多有附逆之情事,似可先于江南诸省试行之,或许较易收见成效……”

“可是,”徐渭忍不住插话进来,说:“江南甫经大乱,民心思定,若再夺富户之田分发百姓,岂不又生事端……”

他正在说着,恰好两名伙计上了楼,一个端着一盆煨得烂烂的熊掌,一个端着一个两尺见方的大条盘,上面摆着一只烤得油腻腻肥嫩嫩的ru羊,都冉冉地冒着热气。这是天香楼的招牌大菜,适才伙计们的脚步声还在楼梯上响起,香气已经盈满四座,引得众人都暗自咽了一口口水。杨博便趁势做了一个制止的手势,说:“这熊掌和拷ru羊自然是要趁热吃才好,来来来,莫要只顾着说话,竟辜负了面前的珍馐美味。”众人都不再说话,伸手动筷,忙个不亦乐乎,既是军中健儿的豪情,也是享用这两道关外大菜的应有之意。

等到那盆煨熊掌被众人一扫而光,那只烤ru羊也被拆得七零八落,散落在条盘之上,曹闻道用手一抹油汪汪的大嘴,又顺手抹在了衣襟的下摆,然后问道:“杨大人,以海老弟这等才学,论说中个进士当有把握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