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一章 东海舰队

第一章 东海舰队(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了营门三丈开外,戚继光勒住了马。

前方营门的哨兵同时持枪行礼:“军门大人!”

戚继光跳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块腰牌,递了过去:“我是戚继光,请验牌。”

这个时候,身后跟上来一骑,马上坐着一位身穿蓝色文官官服的年轻官员,正是嘉靖二十六年制科进士徐渭,他已被授予东海舰队从七品经历官。他挣扎着从马上爬了下来,身子却一趔趄就要跌倒,刚刚跳下马的戚继光的两名亲兵赶紧扶住了他。

徐渭罗圈着腿,晃晃悠悠地在地面上站定了,却依然迈不动腿,那两名亲兵又搀扶着他,一瘸一拐地跟了过来。

广袤无边的群山,草树浓密,三面环抱着方圆数十里的海港,临近海滩之上立着一排排的营寨,一直绵延到平静的海湾里.

海湾里停泊着无数昂然排列的战船,一排排高耸入云的樯桅,迎风招展的旗帜,交织的缆绳,犹如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有长达二十多丈、宽逾五丈的五桅巨型战座船和巡座船,有四百料、二百五十料、一百料等等几种型号的体形稍小的战船,以及巡沙船、哨船、浮桥船等等供不同用途的船只,都按大船居外、小船居内的方式,安静地停泊在海面上。

这个海湾三面环山,海湾内吃水很深,是个天然的良港。不过,为了抵御偶起的风Lang,还是在海湾之中钉了一排巨木,将船只护卫其中,各船按行伍编队,之间有绳桥相连,以供平时往来,一旦战事有需,砍断连接其间的缆绳,便能分拆组成多支船队,驶出港湾迎敌接战。此外,为了防备敌兵用快船火攻,水寨的外面,还用厚厚的木板挡成一道围墙。

一看这样标准的格制,便知道这定是大明水师的军营。再往里看,营寨之中高高飘扬的大纂帅旗上写着斗大的一个“戚”字,便知道原来此处就是大明水师东海舰队设在台州的军营,也是舰队的锚地。

嘉靖二十四年末,朝廷挥师南下平定江南叛乱,伪明政权的江防军大部临阵倒戈,朝廷调往江南用于攻克叛军长江防线的船只损失微乎其微。说起来,这些船只从建造而始,就是为了海战及远洋贸易之用,只因江南叛乱,才沿京杭大运河调到长江前线。朱厚熜随即下旨,命兵部抽调江防军、漕军各一部组建一支用于御寇备倭和远洋作战水师,驻守宁波、海州、台州,并钦定名为“东海舰队”,擢升营团军副指挥使戚继光为正三品舰队提督。其时,因戚继光在渡江战役中身负重伤,暂不能到任理事,将原江防军右军指挥使汪宗瀚调任东海舰队副提督,暂署提督事,负责选择锚地、安营扎寨及组建舰队诸事。

见那两名哨兵一丝不苟地查验戚继光和亲兵的腰牌,徐渭好奇地问身旁戚继光的亲兵队长王小六:“王将军,他们既知是戚军门回营,为何还要查验腰牌?”

王小六低声说:“大人有所不知,我营中规矩,一向只认腰牌不认人的……”

徐渭熟读兵书,自然知道军纪的重要性,从这件小事之上便可一叶知秋,不禁感慨地说:“久闻戚家军军令如山,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啊!”

汪宗瀚便是那位临阵倒戈的江防军中军巡防船队统领,由于他率部战场起义,将南京伪明政权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朝廷平叛大军百万雄师得以顺利横渡长江;接着,他又在同样举事反正的江防军左军指挥使**的指挥下,率投诚的中军所部战船从江面封锁南京,以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南京伪明政权开城投降,朝廷得以兵不血刃地收复南都。战后叙功,汪宗瀚位在一等,只因依照国朝规制,有开边拓土之功者才能封侯,平定江南叛乱显然不在此列,他才未能封侯,被授予重建的江防军右军指挥使一职。

戚继光与汪宗瀚结识于渡江战役之中,并肩杀敌,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加之此战戚继光身负重伤,又留在江防军驻地镇江修养长达半年之久,其间时常与汪宗瀚纵论兵家韬略,求教水战之法,对汪宗瀚的才能颇为佩服。因此,当他受命组建大明水师东海舰队之时,向朝廷举荐的第一个人便是精通水战的汪宗瀚,恳请朝廷将汪宗瀚调任东海舰队副提督,在自己养伤期间,暂代提督。

其时汪宗瀚已是正三品的指挥使,而新设立的东海舰队也不过是个正三品卫指挥使司的编制,副提督最多只是个从三品的武职,莫名其妙将汪宗瀚的官职降了半品,从朱厚熜、分管兵部的内阁次辅李春芳一直到兵部武选司的主事,上上下下都觉得不太妥当。不过,跟着戚继光举荐奏疏一道呈上的,还有汪宗瀚自己的请调奏疏,也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汪宗瀚不愧是精通水战之将才,在宁海台等地巡视之后,挑选了这块天然的海湾作为东海舰队的锚地。朱厚熜十分重视这支新组建的水师,下旨命各有司衙门和江南诸省全力协助,坐镇南京的镇守太监吕芳亲自督办,征发官军、民夫近万人,不到半年功夫就修起了这座港口,至戚继光伤愈到任,东海舰队已组建成军,投入水战训练之中了。

正午时分,一行二十余骑踏过海滩上的沙土朝着营门急奔而来。最前面的那一骑上是一个身穿三品武将官服的年轻将军,正是东海舰队司令戚继光,他到京城参加军事检讨会后,便急匆匆地赶了回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