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潜龙归位

第一百三十九章 潜龙归位(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自翱见“钦差高大人”执意不肯,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悻悻然地接过了朱厚熜还给他的那厚厚一叠银票。同时,他的心中不禁啧啧称奇:这大明朝的官,还真有不吃腥的猫儿啊……自己日后的前程维系在“钦差高大人”的一念之间,赵自翱当然不敢怠慢。当龙舟船队抵达扬州,朱厚熜混在回复皇命的钦差一行人中潜回龙舟之时,从扬州筹办的第一批十万石粮食已经分水陆两路送往苏州和松江了。

回到龙舟之中,吕芳眼见朱厚熜这几千里地奔波下来,晒得黑了,圣颜也清减了许多,不由得一阵心酸,一边赶忙命人备膳,一边请示道:“主子可要沐浴更衣?”

朱厚熜笑道:“既然要请旨陛见,岂能不梳洗打扮一番?早起在馆驿,朕便已经沐浴过了。说说看,这两天朝中和各地有什么大事?”

原来,朱厚熜假托闭关清修,暗自溜下龙舟微服私访,与吕芳商定每两日派人将朝廷和两京一十三省所发生的大事密报给他,是以他虽说龙潜于外,有吕芳这个忠心不二的大内总管和镇抚司遍布天下的耳目,朝局动向依然能尽在掌握之中。

吕芳捧过了一摞奏疏和镇抚司的仿单:“不出主子所料,徐阶已经上了请罪的本子,并给松江的家人去信,让他们即刻向松江知府衙门自首,主动退偿侵占百姓家的田地和资财。许问达也上了请罪的本子,但听京里的奴才们奏报,他不但亲自给南京的夏阁老写信,托他给苏州知府齐汉生说情;还让与他交好的乡谊同年、门生故吏分头在南北两京活动,极言齐汉生所提‘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误国误民,指望着能策动科道言官(科道——明朝监察系统的简称。其中‘科’即六科廊,‘道’为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以此泛指。)将其疏劾论去,好换来其劣子许子韶的一条生路……”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赵自翱压着两淮盐商凑份子,一心为的是讨好皇上,却没有想到这一层,但“钦差高大人”所说的“好事者”在大明官场可是大有人在,难免会有人对此说三道四。他当即傻了眼,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朱厚熜说:“这就是我为何要逼着你立时就在奏疏上署名,也必须即刻将奏疏拜发朝廷的原因之所在!只有这么做,或许能澄清君父圣名于万一。”

赵自翱也绝非泛泛之辈,一听立刻就心领神会,连连点头说:“明白了,明白了。皇上俯允我们的奏议在前,两淮盐商乐输钱粮报效朝廷在后,只要明发邸报,谁敢说三道四,讪君卖直,自有朝廷律法收拾他们。”

“一点就通,真不愧是掌管国库锁钥的巡盐御史赵大人!”朱厚熜揶揄了他一句,话锋一转:“但是,只这么做,也还是不够啊……”

赵自翱谄媚地说:“还要下官做什么,但凭大人吩咐。”

朱厚熜说:“龙舟船队还有两三天方能抵达扬州,这两三天里,你别的什么都不要干,就拿着那六十万两银子在粮市上采购粮食,从速送往苏松二府,对外就说是两淮盐商体念国难君忧、民生之苦,自愿捐钱捐粮帮助朝廷赈灾抚民。即便一时无法置办这么多,第一批粮船、粮车也必须于圣驾驾幸扬州之前启运。惟其如此,无论是两淮盐商附籍扬州,还是民股参营兴业银行,高某就都好向朝廷提说了。”

赵自翱盘算了一会儿,说:“扬州乃六省通衢,运河上每天都是运粮的船,采购几十万石粮食应该不成问题。下官还可以让盐商先把用于开中的部分囤粮先挪出来,也给苏州的齐府台和松江的赵府台送去,让他们帮着灾民去和那些大户人家争田价。只是……”

他凑到朱厚熜的跟前,低声说:“大人,下官看来,无论是杨公公,还是镇抚司的那几位上差,对大人都是言听计从,下官有些话也就敢说了。其实,拿五十万两银子出来购粮赈灾也就差不多了,另外那十万两是多出来的,除了下官和李纪,再无旁人知晓,是不是就不必也用来购粮了?大人谨守礼法、清廉自省,下官早有耳闻,亦是十分佩服。不过,下官也曾在京里任职,深知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各位钦差大人不远千里到扬州一趟,下官怎么好叫各位大人空手而归?”

“这是什么话!”朱厚熜把眼睛一瞪:“老赵,且不说如今朝廷施行养廉银制度,官员俸禄已较以前提高数倍之多,断无生计困顿之虞;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做那样暗室欺心之事?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那些银子还是一同拿出来购粮赈济灾民的好!”

接着,他又加重了语气,说:“此事说到这里就打止!我送你一句话:小心驶得万年船,且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