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生事端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生事端(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孙嘉新突然问道:“王县丞是举人出身,不知是哪年应选授官的?”

王顺应道:“回堂尊,卑职于嘉靖十九年中举,记名吏部;二十四年选官就任余姚主簿,二十七年迁升诸暨县丞。”

“主簿不管钱粮诸事,县丞也做了两年了。我问你,每亩课征赋税几何?”

王顺应道:“回堂尊,各地不等,以我诸暨而论,官田课征七斗五升;民田课征两斗。”

孙嘉新又问道:“一亩桑田产丝折粮几何?”

第一百一十四章再生事端(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王顺早就知道,自己在织造局收购生丝一事上做的手脚,大概瞒不过孙嘉新这位在州县任上干了二十年的老知县;他自持有省里的上司做后台,又有织造局的皇差顶在前面,孙嘉新大概没有胆量在这件事情上发难,也就没打算要瞒孙嘉新。方才听到孙嘉新主动应承这个差事,还以为他是眼红这笔飞来横财,要从中分润。听了孙嘉新的处置之法方才明白,原来堂上的这位大老爷竟是要断人财路!不由得怒火中烧。可是,官价采办的旧制已经被朝廷明令禁止,他也不敢暴露有借着替织造局收丝敛财的私心;加之方才与织造局前来收丝的管事晤谈,尽管他许诺按市价七折售卖生丝,等若拱手奉送三成丝价给织造局,谁曾想,来的那人也是一个胆小如鼠之辈,不敢贸然做主,还要回去请示替织造局当差的丝商沈一石沈老板方能定夺,这笔买卖能不能做下去还未尽可知,被孙嘉新搅黄了也就搅黄了。但是,毕竟有好几千两银子的赚头,就这么白白损失了实在让他肉痛;加之他心中那口恶气实在咽不下去,更进一步猜测:孙嘉新如此惺惺作态、大张旗鼓地公开收购百姓生丝,焉知不是借此事收买人心,待省里收拾他、将他罢官撤职之际,便会有那些蒙昧草民替他说话,玩出那些什么上万民书、献万民伞的把戏来要挟朝廷,将他留任诸暨?这种事情倒也不鲜见,左右不过是一个县,在朝廷眼里根本上不了斤两,省里也不好把事情闹得太大,或许便会“体察民心,采纳**”。可这么一来,他王顺的前程,就又要被这个老东西绝地反击之策给耽搁了……

想到这里,王顺心中灵机一动,便摆出一副恳切的神情,说道:“堂尊诸般部署皆是良法。以堂尊之声望,登高一呼,诸暨百姓势必踊跃卖丝。惟是以现银交割,万不能写于告示之上。”

孙嘉新目光炯炯地扫向了他,沉声问道:“自古买卖,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难道说织造局的人来收购生丝,却没有带着所需现银?”

王顺说:“回堂尊,织造局的人告知卑职,带着现银行走多有不便,织造局那边已与省里商定,桑农将所产生丝售卖给织造局,由织造局开出收丝凭据,便可冲抵当年赋税。嗣后织造局与省里布政使司衙门统一结算。”

孙嘉新断然说道:“这样做不妥!”

王顺装出一副懵懂的样子,问道:“卑职愚钝,有何不妥还请堂尊明示。”

孙嘉新说:“当初朝廷施行政府采购,便严禁各有司衙门、各级地方官府动辄以‘部票’、‘衙票’采办货物的陋规。今次圣驾驾幸南都,又因南直隶仍行铺户当行采办之旧制而切责有司衙门,并再度重申此项禁令。织造局收丝不给现银,岂不是明知故犯?”

王顺眼中闪出一丝狡黠的目光,说道:“请堂尊恕卑职多言,收丝凭据冲抵赋税,布政使司衙门专门下了公函认可,与往昔官府的‘部票’、‘衙票’陋规或许不应等而视之……”

孙嘉新冷笑一声:“同样是拿走货物,却不偿付现银于商家百姓,为什么不可等而视之?”

王顺说道:“卑职能体会堂尊一片爱民之心。不过,百姓无论将丝卖于何人,都是要完粮纳税的,既然如此,百姓以丝价冲抵赋税,省里拿凭据冲账,倒省去了我们催缴、解送赋税的颇多麻烦,如此官民两便之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