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请缨出征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请缨出征(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亦不刺的身份实在特殊,能不能带他去朝鲜,俞大猷也没有把握,便说道:“能得我兄之助,愚弟求之不得。惟是礼聘我兄为黄埔军校骑兵总教习,是皇上钦命,又食我大明三品武官俸禄。要调任他职,不但需经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会商,只怕还要呈奏御前,由皇上圣裁决断,愚弟可不敢擅自作主啊!”

亦不刺正色说道:“那么,就请俞将军代我转奏贵国皇帝,亦不刺向长生天发誓:愿为贵国皇帝横断白水、踏碎黑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俞大猷和亦不刺交往颇多,从他那里听到了许多草原上的传说,知道“横断白水、踏碎黑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语出成吉思汗帐下“四雄”之一的大将哲别之口。哲别当年是与成吉思汗敌对某族的神箭手,曾在战场上一箭射伤成吉思汗,兵败被擒之后,向成吉思汗许下了“横断白水、踏碎黑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誓言。其后追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所向无敌,成为蒙古历史上有名的常胜将军。亦不刺许下这样的誓言,足见心志坚定,愿为皇上效死用命……

此外,据镇抚司从日本传回来的情报,倭国军队如今仍以步骑为主,多用被皇上统称为“冷兵器”的刀枪弓矢之类军械,甚少使用火器,尤其是那个被皇上十分看重的倭国大名武田信玄,拥有一支强大的甲斐铁骑,还自创有“风火林山”战法,号称“疾如风、攻如火,徐如林,不动如山”。虽说明军拥有犀利火器,但是,跨海远征,军需辎重运输不便,加之正如那位名叫李成梁的学员所言,混成旅行动迟缓、对后勤补给要求甚高、且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只怕在伐倭之战中难有用武之地,还得仰仗步骑决胜。要战胜那个武田信玄的甲斐铁骑,谁能比得上眼前这位从小生在马背上、长在马背上,又曾统率上万蒙古铁骑的亦不刺?

想到这里,俞大猷说:“我兄之请,愚弟愿代为奏陈皇上。有道是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兄骑射之能、用兵之妙,天下罕有敌手,倘若朝廷决意讨伐倭国,如我兄这等的将才自然是多多益善,皇上一定会俯允我兄所请,就请静候佳音吧!”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见亦不刺转忧为安,俞大猷也真心替他高兴,说道:“皇上向来认定汉蒙两族为血肉至亲,皆为我大明子民,痛感草原各部内乱不止、纷争不休,老者不得终其年,少者不得安其所,民众之苦,已是苦不堪言。曾嘉许顺义王秉承成吉思汗之大志,平定内乱、一统各部;并与顺义王相约彼此使命往来,永世相与和好。如今土默特部经过一年的厉兵秣马,又得到我大明供给粮秣,平定扎答阑部之战,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统一草原也是指日可待了!”

听到俞大猷这么说,亦不刺心中越发感到遗憾和懊悔,便岔开了话题,问道:“半年之前,戚继光戚将军来京城应试武科,皇上亲口说你日后要调去海军任职。我还听说贵国正在组建南海舰队,你是提督的不二人选。如今南洋战事正酣,你却调往朝鲜,我对此殊为不解啊!不揣冒昧问上一句,是否贵国已决定讨伐倭国?”

俞大猷笑道:“呵呵,或许是佛朗机人不堪一击,南洋那边有戚元敬一人足矣,毋需再增精兵,更毋需愚弟滥竽充数了吧!至于朝廷是否已决意出兵讨伐倭国,愚弟委实不知。不过,倭寇为祸我大明海疆已有多年,毁我城镇、杀我百姓、掠我财物,确需出兵略施惩戒,使彼知惧而自省收敛,不再明犯天朝威严。皇上高瞻远瞩,命愚弟前往朝鲜整训兵马,也是未雨绸缪。”

亦不刺心中更是轻松了下来:明军既用兵南洋,又有意要讨伐倭国,势必不会觊觎草原;汗王又挥军攻打扎答阑部,也不会背弃盟约,南下剽掠。汉蒙两族之间仍能维持和平,那么,夹在两族之间的翁吉亦惕部和巴鲁赤思部两部就更无战火之虞了。

俞大猷又猜到了亦不刺心中做何之想,笑道:“皇上当日曾与顺义王说过,天下之大,又岂止蒙古草原与中原大地。如今我大明挥师南北,贵部西向用兵,恰恰应了皇上的期许。我们汉人有句话,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贵我两族不再手足相残,而是齐心协力、共御外寇,何愁不能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亦不刺万分感激,又向俞大猷敬了个军礼,说道:“多谢俞将军成全。”

俞大猷的话突然点醒了亦不刺:草原各部已经诚心归顺大明,汉蒙两族即是一家人了,大明皇帝又待自己和族人恩重如山,那么,自己不能替汗王一统草原,替大明皇帝讨伐倭寇也算是才尽所用,立下战功既能弥补当日罪过,又能为自己的族人换来更加持久的和平与庇护……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俞将军,我有一不成之请。将军此去朝鲜,能不能带我同行?”

俞大猷先是一愣,随即大笑道:“哈哈哈,亦不刺将军终究还是闲不住啊!说的也是,你是带兵之人,疆场厮杀、征战四方才对你的脾性。如今让你站讲堂教授生徒,的确有些难为你了。”

亦不刺涩涩地一笑:“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俞将军是知道的,我是九死难恕之人,贵国皇帝却没有杀我,反而优待我和我的族人,这份胸怀,比天空还要宽广,比草原还要辽阔。我亦不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怎能不感恩图报?”

听到亦不刺的表白,俞大猷不禁感慨万千:皇上当初赦免亦不刺袭击圣驾的滔天大罪,一是对他的妹妹玉苏尚存一丝情愫;二来也是以如天之仁化解汉蒙两族数百年世仇;三则为了千金买马骨,引来蒙古各部的勇士为大明所用。果不其然,不但有颇多蒙人前来大明或入各所军校、讲武堂充任教席,或入军中效力,连亦不刺这样的昔**硬分子也被感化,诚心归顺天朝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