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欲扬明 > 第七十六章 资治通鉴

第七十六章 资治通鉴(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厚熜不置可否地笑笑,接着问道:“世人天资不同,故有贤愚之分。为人君者皆是龙种,何以会有明主、昏君之分?”

这个问题比起刚才那个问题还要深奥百倍,张居正一时也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作答。

第七十六章资治通鉴(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张居正走进东暖阁之时,朱厚熜正在批阅一份奏疏,见他进来,热情地招呼道:“叔大啊,来来来,快坐下。”

尽管皇上素来礼贤下士,但对于他们这些天子近臣、御前办公厅的秘书,却总是不拘俗礼,进门既不需要内侍通传,也不需要在外唱名报姓,赐坐上茶自然也就能省则省——照皇上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家国中兴之伟业尚未功成,我等君臣仍须努力,设若讲究繁文缛节,那便是夺朕时间、害朕性命。”因此,今日入觐,皇上如此热情洋溢地招呼自己,张居正心中未曾生出感激涕零之意,反而紧张了起来。

大明王朝两京一十三省,每日政务不知凡几,如果事无巨细,皆由皇上一人圣裁决断,只怕是铁打的人也会累死。因此,朱厚熜于嘉靖二十六年颁下谕旨,授予内阁一定的事权,呈送御览的奏疏,先由御前办公厅的当值秘书登记、筛选,不甚紧要的就直接批给内阁,按月稽查,将办理结果呈送御览即可。只有确乎紧要的军国大事,才直送御前。即便如此,每日送到他案头的奏疏没有上百份也有好几十,他都要逐一批阅,从不拖延。自嘉靖二十三年起就厕身御前、侍奉笔墨的张居正对此十分清楚,躬身施礼之后,规规矩矩地将半个屁股落在了御案下首的绣墩上,静候皇上批阅完手头的奏疏。

谁曾想,朱厚熜将手头的奏疏扔在一边,站了起来,一边活动手脚,一边温言说道:“叔大,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朱厚熜这么说,绝非是随口抚慰——眼下御前办公厅两大协理高拱和严世蕃,一个受命率军远征南洋,为大明开疆拓土;一个身兼了南直隶巡抚,尽管没有交卸御前办公厅的差事,但省里的政务也不敢耽搁了,尤其是时近晚秋,督促各州县解送当年夏赋、催收秋赋的重任在肩,只能隔三差五进宫一趟,其目的不外乎是窥觑圣意,根本无瑕顾及其他。御前办公厅的具体事务就落在了张居正和其他几位御前办公厅的秘书头上。而张居正身为办公厅的老人,自然就得挑起大梁。只因他资历甚浅,尚未实授相应官职而已。

尽管自己也兼着南京国子监司业一职,两头都要兼顾,终日忙得不亦乐乎,但皇上这句话依然让张居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如沐春风一般,忙站了起来,躬身说道:“辱蒙圣恩,敢言辛苦!”

“坐坐坐,”朱厚熜招呼张居正坐下,接着问道:“朕这边的事情多,听说国子监那边你也尽心尽力地教授学生课业。那么,你自己的课业可曾拉下?”

对于被后世史家誉为“千古宰相之杰”的张居正,朱厚熜可谓是寄予了厚望,当年张居正自江南逃到北方,就被他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读书储才,以备日后为朝廷所大用。张居正没有辜负皇上的圣心期许,拜当今心学大家、内阁学士、吏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阶为师,一边认真修习理学心学,一边潜心钻研朝章国故,所撰写的理学心学文章在京城官员和士子之中广为流传,在御前办公厅应付朱厚熜时常会有的垂询顾问也游刃有余,屡屡得到朱厚熜的夸奖。因此,皇上此刻这么问,就一定是别有深意了。张居正心里更加紧张,说:“回皇上,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于课业一事,微臣不敢有一日懈怠。”

“不曾懈怠就好。”朱厚熜说:“那么,朕问你,古往今来,人君身居九重,垂治天下,皆曰自己受命于天。何以天下会有治乱之分,更有朝代更迭之事层出不穷?”

皇上开口就是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着实让人有些难以应答。不过,张居正饱读圣贤之书,学的便是屠龙之术,又久在御前历练,满腹经纶绝非寻常书生腐儒可比,略一思考,便从容答道:“回皇上,明主在位,勤政爱民,天下太平,则为治世;昏君当权,暴政虐民,天下不安,则为乱世。设若哪个朝代迭遇昏君,闹得天怒人怨,则有天降明君以代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