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极品将军 > 第三百七十章 少年大夏说(四)

第三百七十章 少年大夏说(四)(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全篇字数颇多,有的地方也不容易记忆,但林逍遥只读了一遍,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而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他甚至没有刻意的去背去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就牢牢的扎根在他的脑海中。

《少年中国说》并不只是在谈及少年与老年这两个群体而已,它所描述的是两种精神面目,一者保守,一者进取,通过富有才华铿锵有力的语句,将那种郁结在心中的热血,完全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深受各个国家的极力追捧,不得不说,近代社会中,有此功力者唯几人尔。

而林逍遥在这里,在这个场景下,将《少年中国说》搬了出来,其中的意味,也可想而知了,并且这篇文章雅俗共赏,文笔颇佳,也更能够受到古人的接受。林逍遥洋洋洒洒说了大半的篇幅,在说的过程中,他甚至没有过半点的停顿思考,使得众人在感叹林逍遥所言内容的振聋发聩之余,也对林逍遥的文学造诣彻底叹服,在这个时代,《少年中国说》可是没有出现过的,林逍遥能够毫不犹豫的说出这篇众人从未听过的文章,又联系起林逍遥以往的千古名诗,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这篇文章不是林逍遥自己原创的!甚至还有可能是林逍遥现场刚刚创作而出的!***:原谅我在这里用了这么多篇幅,本来也没想写这么多的,只是写着写着我的愤青之血忽然喷涌而出,挡不住啊!而且,保守与进取精神,确实也是值得深思的,虽然是休闲文,若是能够给大家一点启示,又何乐而不为?

林逍遥轻轻摇了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收回,他放眼看去,见所有的圣门弟子和学坊的学子都以那种求学若渴的神色看着自己,一想到他们以后或许就是大夏的顶梁柱,林逍遥便有种冲动,想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振我中华!

可林逍遥也知道这太不现实了,他现在所能做的,也只能将一种精神传授给他们,至于能否引起蝴蝶效应,他也就不知道了。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文学上的事情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文学之道,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至于到底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我的建议只有一个,多体验,多沉淀,多联系,少功利之心!”

林逍遥本就是一个理工科的学生,若不是大学学了语文的公开课,这些千古名诗可能都忘记了,不过即使他记得很多千古名诗,也不代表他就真的对文学有着很深的了解,所以为了不将祖国的小花朵带坏,林逍遥还是觉得就不坑他们了。

“在这次讲学的最后,我想到了一篇文章,在这里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够终有收获,而不是走马观花一般度过了这一上午。”

林逍遥采用的完全是现代大学老师的讲授方法,与古人的讲课风格可以说完全不一样,这些圣门学子或者学坊学子在听课的同时,也对这种风格的课程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说这节课,他们听的比以往任何一次课都要认真的多,见林逍遥说道这样的话,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仔细听林逍遥到底要说些什么。

“我的这篇文章名为《少年大夏说》”

林逍遥没有丝毫的停顿,直接将在前世最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改了两个字,在这个时代再次出现。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cmread type='page-split' num='3' />

<span>林逍遥语气铿锵,澎湃有力的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以饱满的感情,将它终于在这个平行的世界,重现光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