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皇明圣孙 > 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

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献俘仪式,可能跟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洪武朝还真没搞过,“唯二”的两次机会,就是洪武三年和洪武四年的两次战争,洪武三年那次是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李文忠率兵奇袭元朝都城安昌,俘虏了元昭宗的皇子买的里八刺等八万余人,元昭宗带着数十骑仓皇北逃,幸免于难。

安昌大捷后,李文忠班师回朝,朱元璋亲临奉天门迎接,按照大明的礼仪制度是要搞一次献俘仪式的,但礼部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老朱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不仅拒绝了献俘,而且还把买的里八刺封为崇礼侯,嗯,跟什么安乐公、归命侯差不多的意思。

而洪武四年就是征蜀之战了,朱元璋命汤和为东路军主帅,廖永忠等率领京卫、荆襄水师由瞿塘峡直趋重庆进攻巴地,傅友德为北路军主帅统率河南、陕西步骑兵,由关中进入汉中攻打蜀地.征蜀之战非常顺利,明军两路势如破竹,明升反绑双手用马车载着棺材去投降,汤和与廖永忠秉承朱元璋旨意对其加以抚慰并将其押往京城。

开玩笑,当年北伐元朝的时候朱元璋都没御驾亲征,现在太平天子当了这么多年了,更不可能有这种举动了,除非是被敌人打到了京城。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大明或许有无法完全征服的敌人,但绝对不存在有能够征服大明的敌人。

朱元璋不再亲自上阵,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如无必要,不起兵戈”。

很多人不了解老朱,老朱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他既可以杀伐决断,问人九族多否,也可以表现得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

比如在当年郑梦周来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明确说过“昔日好谎的君王如隋炀帝者,欲广土地,枉兴兵革,教后世笑坏他。曩者中国历代,数曾统驭,然兴彼当时之人,皆有始有终,得失载于方册,朕所见焉。所以前者命绝往来,使自为声教,以妥三韩”。

奉天殿内。

朱元璋今天罕见的没有批奏折,而是久违地穿上了一身甲胄。

这是一幅很破的甲胄了,宋代样式的扎甲,裙甲是红色的,甲叶上有着刀剑划过的痕迹,甚至还有不少甲叶已经有了孔洞,显然被弓弩的箭矢所射穿过。

不过,这副扎甲串联甲叶的线都是新的,而且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生锈,显然得到了很好的保养。

见到朱标和朱雄英进来,朱元璋摘下了兜鍪,露出那张饱经沧桑却依旧威严的脸庞。

大概意思就是以前广神想要开疆扩土被后世笑了好几百年,以前华夏想要统治你们这片土地的也有,但最后都没能成,这事情咱在史书上都看见过,所以你们自己管好你们三韩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暗示大明没有如同大隋一般入侵他们的意图。

但抛开种种表象,其实朱元璋所有行为都有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维持大明这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的稳定,不让内外部的势力对其破坏,继而平稳有序地将皇位传给子孙后代。

从这个根本目的来看,就能完全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起大案,为什么要屠戮功臣,为什么要设立不征之国了。

只不过,现在这些情况跟朱雄英所知的历史线相比都有了一些变化。

譬如对于这些外国的态度,如果战争有利于维持大明社会的稳定,那么朱元璋是不会拒绝的。

朱标一眼望去,顿时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的父皇。

这副甲胄他是知道的,一直被挂在华盖殿里,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朱元璋没有哪次在换衣服参加各种仪式的时候,选择去穿上它。

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讲,如果不是到了御驾亲征,或者是检阅献俘仪式的时候,是不会穿甲胄的。

可这两种情况,都太过罕见了。

要让朱元璋御驾亲征,那得是什么敌人?三体人降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