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 > 第四章 白沙蔡氏

第四章 白沙蔡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蔡氏盛情难却王景范也不便推辞,这书院今后的建设还需多多仰仗蔡氏的支持。蔡氏族长的长子蔡恕今年三十多岁,一袭长衫面容清瘦,一看便是不事生产的读书人。蔡恕以前也曾多次参加科考,只是这京师开封每次府试都会有从各地赶来的应考举子,这些人可以通过朝中的大臣或是亲族举荐参加开封府的发解试,开封府的发解试的解额虽比寻常州府要多但也架不住狼多肉少,蔡恕的才学只能算是一般,考过几次之后便放弃了科考。

双方通过名号之后,王景范注意到蔡恕似乎犹疑了一下,后面的谈话却丝毫不涉及他的家世,心中对这个人倒是评价高了几分——王景范的字“见复”是自己取的,在渭州的时候当地士子就对他的字私下里有过议论,但却没有一个能够说到点子上的。这蔡恕听过王景范的表字之后不提及他的父母,除了性格马虎之外,便是他理解这个比较偏门的表字所代表的含义。

显然通过蔡恕的言谈举止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性格疏大的人,《礼记·曲礼上》曾言“男子二十冠而字”,虽然这“冠礼取字”在唐人而言就已经是颇感不合时宜了,但是即便在现在朝廷也不允许下层人取字——王景范父子不与自己收容的孩童签定契就是源于此,万一出现一个可造之材这卖身定契就成为制约他发展的门槛。

这表字多少代表了本人的一些志向,如蔡恕字如心除了拆解自己名之外,也表示自己再不赴科考之意。王景范的表字是他自己起的,这其中的意味就更耐人寻味了,这个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的字多少也代表了他个人的志向,这“见复”所蕴藏的意味绝非“如心”所指。

王景范见蔡恕有些犹疑不定,便说道:“如心兄,在下出生时母亲范氏便已故去,遂父亲为在下取名景范,而四年前家父也舍在下而去,在下便取《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表字见复……”

“家父一直想要建这样一所书院,只是自从身患腿疾之后便再也未曾出过渭州,在渭州兴学也会受到限制,我思前想后建成家父所说的那样的书院,只有在这人文荟萃的京师开封才有可能。家父遗愿我自是要慎重对待,就如这书院选址和地盘要占多大,这都是要悉心思量的。我要建的不是几年的书院,只要是我王家子孙必然要为这所书院倾注所有!”王景范站在土丘上目视前方坚定的说道。

于文传和俞樾相视一眼后抱拳躬身说道:“弟子愿为先生尽绵薄之力!”

王景范转身双手轻抚两人的肩膀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办一所好书院一所名传天下的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发生,以后还需要你们多费心了!”

对于书院这种读书人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但是王景范的父亲却深深的警惕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句话无论是正读反思都有无穷奥妙,用到书院上就是宽严的问题,王景范的父亲只是给他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画卷,但作为真正的作画人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王景范才不会这么乐观,从一开始便小心谨慎的规划一切。

“既然先生打算将多余的房舍用来招揽才士,那这些多余的房舍还是要做些改动,里面添置的家具和每间房舍安排的人数还是要变动,甚至还有冬季时节取暖用的泥炭等,这些都要早做打算。”于文传说道。

王景范点点头:“房舍都已经建起来了,那就不在乎多添些钱物让这里生活更舒适一些。不仅要购买日常所需家具,还要专门辟出几间大的房舍,购买士子最常用的书籍建立图书馆已供士子借阅,仓库中要多备笔墨纸砚等物。毕竟这里外出行走颇为不便,这通往外界的路也要尽快修建……”

“先生,如此一来这开销……”

王景范摆摆手笑着说道:“谁让我没有如欧阳大人那样的名望?若办一所平常书院也就罢了,这所书院一定要成为大宋最好的书院,甚至还要超越国子监,没有好的老师怎么能够办得成?现在多栽梧桐树,他日自有凤凰在此栖息。现在多投入一些,如果能够趁这次大考吸引一些名望之士,那对于书院而言就值了!”

王景范对于书院的期望过高,这让于文传和俞樾心中多少都有些不安,不过现在手头上钱物比较富裕,如王景范这样设计书院也是足够花销的。诚然建一所书院并不是很难,但是若要与国子监比肩那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眼前抓住机会笼络前来应考的举子对于书院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白沙蔡氏知道这所书院的正主今天来了,下午的时候老族长的儿子便前来极力挽留王景范——虽然王景范购买的土地数量用来建书院有些出格,但至少人家真的在短时间内便起了校舍,蔡氏族人的幼童已经入学读书,先生也教的不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