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远征欧洲 > 358 风起

358 风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协约规定,俄罗斯损失了5500万人,这相当于原来的俄罗斯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数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三分之一的铁路和农田,一半的工业。

同时俄罗斯还同意将剩余的士兵马上解散。

俄国代表团拒绝了这个协议,哪怕是即使他们不签字,协议也会被执行,他们也拒绝签字,甚至看都不看合同文本。

就在巴黎吵成一团的时候,柏林也在争吵。

德国人和俄国人的谈判已经到了是执行阶段,俄国人退出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逆转,唯一要讨价还价的,就是德国人将会以什么样的条件允许俄国人退出战争。

二月中,鲁登道夫在第二次德皇抠密院会议中提出,不仅爱沙尼亚、芬兰、乌克兰应该从俄罗斯分割出去,同时德国应该继续东进,直接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

威廉二世更加激进,他提出,应该把原本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国土分为四部分:被割掉部分领土的俄罗斯本土、乌克兰、西伯利亚、以及东南联合体。

或许威廉二世是想把俄罗斯分割,好让俄罗斯看上去没有那么大。

要知道,此时全世界的殖民体系都是由英法确定的,为了更好地控制殖民地,英法两国推行单一的殖民地经济,那么殖民地需要的所有物资都需要宗主国调配,这就给了宗主国倾销本国工业品的机会。

威尔逊提出的这个民族自决,等于是让殖民地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让英国人和法国人绝对无法接受,他们甚至因此公开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因为美国的军队虽然抵达巴黎,但到现在为止并未参战,美国人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至少,美国的话语权没有威尔逊认为的那么多。

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秦致远也对“民族自决”表达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

但威廉二世恐怕没有意识到,就算是把俄罗斯分为四个部分,每一个俄罗斯看上去还是比德国大不少。

对于威廉二世和鲁登道夫的异想天开,与会的新晋少将,或许是德国最聪明的将军马克思·霍夫曼、外交大臣库尔曼、首相赫特林不仅无力抗争,甚至无力吐槽。

三月份,《布雷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平协议》签订,时任外交人民委员的托洛茨基没有参加签字仪式,因为这个所谓的《和平协定》是对俄罗斯的羞辱,根本不会取得和平。

约定规定,俄罗斯放弃库尔兰、爱沙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利沃尼亚、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

这些地方并不是直接割让给德国,而是由德国扶植傀儡政权进行统治。

华人的移民布局尚未完成,秦致远现在还不想支持“民族自决”。

更何况站在法国的立场上,秦致远也应该和法国政府保持一致。

更重要的是,秦致远不能因为威尔逊的大胆,就让法国人对科西嘉岛产生警惕。

威尔逊确实很大胆,他在发表这个“十四点基本原则”之前,几乎没有和任何人沟通过,甚至于连雷蒙·扑恩加莱和劳合·乔治也不知情,这种行为,和去年卡尔一世抛开威廉二世和法国单独谈和的行为没有区别。

嗯,这俩人确实够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