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远征欧洲 > 830 捐款

830 捐款(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其次是思想工作。

以前的童子军中也有思想教育课程,秦致远明白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然是不会忽视,不过限于条件,兰芳的思想教育并不完备,由掺杂了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和一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组成,现在看来,这个思想教育工作并不合格。

为了加强思想教育,秦致远原本是想从德国高薪聘请专家过来进行心理辅导,结果和威廉三世一番联络之后,秦致远发现德国心理学方面的最顶级的专家艾德蒙·贝齐目前就在兰芳,于是秦致远马上以艾德蒙·贝齐为首组建了一个心理学研究所,就从童子军开始,专门对心理学开始研究。按照秦致远的设想,童子军们不仅要对待敌人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还要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最后是教育方式。

以前的童子军基本上是军事化教育,童子军营地的军官基本是由退伍的伤残军人组成,这些虽然限于身体条件无法继续上阵厮杀,但又不甘寂寞的军人们工作方式还是简单粗暴,文化水平也是极其有限,因此对童子军营地的管理偏向粗犷,这样并不利于童子军们的成长。

伴读起源于宋代,原本是教授宗室子弟读书的官职名称,后来逐渐演变,就成了拉近和皇室关系的一种方式。

伴读一般而言并没有定数,多少都行,身份也没有限制,宗室子弟、民间神童、甚至是宫里的太监,都可以成为皇子的伴读。

秦致远现在就秦德这么一个儿子,毫无疑问,按照华人世界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传统,秦德就是未来兰芳帝国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和秦德搞好关系就非常有必要。

而想和未来的皇帝搞好关系,要从未来皇帝的幼年开始,还有什么是比成为未来皇帝的伴读更经济实惠的呢?

平心而论,秦致远不喜欢这种投机钻营,但华人社会历来就是人情社会,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如果等秦德到了要进童子军的年龄,而那些大臣也舍得让他们的子弟进童子军去受苦,秦致远道是也可见其成。

秦致远了解到“黑十字”的性质后,并没有想要解散“黑十字”的想法,孩子们对秦致远的忠诚必须要肯定,但更要适当加以引导,让这些童子军们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忠诚。于是秦致远从兰芳各地的师范学院中抽调优秀毕业生,而且要偏向于女性毕业生,给她们配备军籍,把她们定向分配到全国各地的童子军营地中,加强童子军中的师资力量,让童子军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抽调的毕业生更倾向女性,是因为女性在工作中有更细腻的方式,有更好的耐心,同时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安抚有非常大的作用。而秦致远又把那些女教师们加入军籍,成了女教官,想想看吧,到时候每个童子军营地都会有几十上百名青春靓丽英姿飒爽的女教官——

至少那样,秦德可以拥有一个相对丰富多彩的童年。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秦致远马上对童子军施加了更多关注。

首先是在人员甄别方面。

以前的秦致远,考虑到小孩子的未来有无数的可塑性,小孩子的思想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对于那些孤儿的背景并未多加甄别,只要是年龄合适,条件符合,一律可以弄进童子军加以照顾。

现在就不一样,秦致远虽然一时间无法改变米夏、海曼他们的想法,但能从源头杜绝某些悲剧的上演,比如对那些孩子的背景进行调查,如果是和兰芳有国仇家恨的,一律会被拒之门外,这样一来,能相对保证童子军成员们的背景单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