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先锋 > 第1755章 谁欺负谁

第1755章 谁欺负谁(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黄大爷很意外地说:“小伙子研究这么细啊,继续说。”

“杏蓝花的另一个特性是生长很分散,药农一天下来顶多寻着两三株,即使费尽心思保管下来乡药材店也不肯收购,因为他们也存在存贮问题,加上数量达不到规模考虑成本等因素宁可拒收,”白钰道,“所以我考虑在乡里建座标准化中草药材仓储集散中心,专门用于收购、粗加工、存贮和运输,把目前乡药材店定向收购品种从*类提高到**类,同时我拟采取省城收购商直接采购模式,越过市县两级中间商,价格也能大幅提高……”

“负面影响是,村民们听说采药赚钱都一窝蜂钻进山里乱采乱摘,不仅严重破坏植被资源、水土流失,还带来供需双方市场都恶性杀价等后果。”黄大爷不紧不慢道。

“这方面我也想好了,准备实施有效的市场准入和竞争管理,具体做到‘两个控制’,一是要求各村村委会控制采摘人数,控制份额,控制渠道,今后乡收购点只接受村委会打包的药材,其他村民擅自采摘的没处卖也没处放;二是要求采购点控制收购价,只允许上下浮动百分之五左右否则给予重罚。这样虽然计划经济的味道浓了点,也容易滋生村委会层面的**,但起码短期内把苠原地区中草药材市场发展起来了,也形成较为规范的供销体系,等时机再考虑市场化方向。”

“好!完善而全面的构想,不容易不容易,剩下的问题是如何筹措启动资金。建标准化中草药材仓储集散中心,地皮、土建、设施等加起来***万打不住吧,从哪儿凑钱?”

摩托车很轻巧地七绕八拐就过了绿河谷谷路障,沿着修好的山道直达黄大爷住的小木屋。

黄大爷和护工围在小泥炉前,一个轻摇扇子,一个盯着瓦罐火候不时添加药材。

“熬药的关键在于不能着急,火猛了淡了药的精华都出不来,必须把握好分寸——中药的‘熬’字道出人生真谛,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啊。”

黄大爷慢斯条理说。

白钰深有同感,在迷雾重重、盘根错节的苠原确实不能着急,明明很多事火烧眉睫还得沉住气,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能一击而中。

“我已让人到省城招商引资,估计下周就有结果,”白钰道,“到时乡里开始办相关手续,等配套资金到位立即启动,年内便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黄大爷面露赞许之色,拿扇子拍拍白钰后背道:“看来每个步骤都考虑清楚了,放手干吧,我有瓶珍藏四十年的古井贡,到时拿出来为你祝贺!”

蓝依却不以为然,撇撇嘴说:“我看您是急病乱投医,那么多正规三甲医院不看跑到山沟里熬药玩,还说什么人生真谛,哼!”

黄大爷不以为杵反而哈哈大笑,道:“是啊是啊,年纪越大越相信中医,以后你就懂了……话说芦山可真是天然中草药材宝库,以我这个外行随便到山谷深处走了两趟,就粗略发现二三十种好东西,晒干了直接卖钱,不正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吗?”

“您指点得对,最近我就打算从中草药材方面突破,”白钰笑道,“历年来苠原地区采摘药材之所以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的零星交易,主要因为粗加工与仓储、销售渠道、结算三大环节制约……”

“后两个环节我明白,那是苠原地区先天不足之故,说说看粗加工与仓储。”黄大爷摆出考试的架势。

“中草药材脾性各异,有喜温,有喜干,有喜热,有喜冷,采摘后粗加工的工序也不尽相同,并非简单晒干就行。比如有种叫做杏蓝花的药草,省城收购价高达***元一克,但它拔离土壤后必须用湿泥巴包裹,每隔两小时洒一次水,否则迅速枯*药性全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