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完美暴君 >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沐昌祚死

第五百八十一章 沐昌祚死(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洪熙与宣德两朝,在北京也是以行在的名义,京师从来都是南京,只不过皇帝不在南京而已。

一直到正统年间,年幼的英宗皇帝力排众议,终于正式定北京为京师,南京改为陪都。

也是在那时起,北京城正式称之为京师,用京师大印,官方称南京为南都或南京,民间称之为金陵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南京才会保留了六部九卿的衙门机构。

而自武宗皇帝后,大明朝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过皇帝驾临江南了。

最后无可奈何,硬着头皮也要迁都北平,放弃江南这个大明朝的龙兴之地。

至于后世流传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不过是一群历史文盲,在网络上看了点剪辑编译的文桉视频,无脑吹捧而已。

也就偏偏那些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货色而已。

全靠一张嘴来编。

而到了崇祯年间,江南士族与朝廷早已不是一条心了,对于他们来说,皇帝不过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摆设。

而当地的百姓,愚昧无知,自小接受的便是地主大户的管辖和统治,更是不知道皇帝为何物。

说句不好听的,江南已经形成了半诸侯国,那些豪族大户们在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可谓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因此他们的入场,朱由校才会感觉到压力。

实际上是江南的风言风语,各种阴阳怪气,朱棣压根就受不了,然后他还没办法。

而且他的管控力度,比起太祖皇帝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地方可有不少认死理,不变通的老顽固,还有一堆心向建文的旧臣,朱棣能号令得了他们?

京师乃是一国之都,岂是随意就迁,随意就定的?

成祖皇帝在永乐十九年带着文武大臣北上,定北平为行在,即临时国都之意,大明的京师依然是南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