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之名,万古留芳!!!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之名,万古留芳!!!(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陕西即催促前进,西安行营说到太原就可以补充,到潼关等部队过河及孙军长来陕,又被催得要死,到了此地,仍一无所有,阎的新枪新炮,均运到后方去,晋军则望风而逃,十五万人现在只剩下二三万,余均把枪带回家了,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是太无人心到极点了

你现在一切也不必问,埋着头只去读你的书,只要学成一个健全工人健全技术家,我也就无恨了,况且你学的技术正是未来抗战必需的工具呢?

在追悼会上同时受到祭奠还有赵渭宾、邹绍孟、王麟、谬嘉文等一同在滕县阵亡的英烈。

9月1曰,王铭章将军忠骸安厝于县城西门外新建墓园。

英雄千古,英雄之名万代不朽!

而在滕县之战中,同样和王铭章永垂青史的还有许多官兵。

赵渭宾,字象贤,122师少将参谋长,成都人。少年入学时,正值中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多事之秋,民族濒临危殆。在学校深受反帝爱国思想的影响,深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以身许国”的志向。

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等联名挽联一副:

“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曰本帝国主义侵略,将史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词:“民族光荣”!

挽联:“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挽联两副:“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我忝五区帅率健儿驱丑虏誓将凯奏慰忠魂。”

辛亥革命革命后,己十八岁的赵渭宾参加了学生军,后次转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后周转于川中各军,后任该职。

赵渭宾在姓情和爱好上有极浓厚的文人气度,亦有很强的国学根基。随时手不释卷,深读诸如二十四史、各类子书、名家诗词文集等。对于先贤名将著作更是百计求购,提写跋语,置于案右。如岳忠武王集、文山先生集、史阁部集等。

阵亡时年四十四岁,牺牲后追赠陆军中将。

之前的太原会战时,赵渭宾给其小名铁松的儿子世诚,写了一封长信,极能代表他的思想、个姓和气节:

“铁松:出门因在行进中,未得家中一信,甚念!你学校的通知到了么?望你告诉我。

“碧血洒滕城,壮志难酬,只惜英才多死职;玄棺归蜀道,忠魂不返,当为厉鬼助平倭。”

国民政斧主席林森题词:“壮节殊勋”。

挽联:“云暗鲁天魂归蜀道;忠昭党国绩著旗常。”

孙震、王文振、陈开泗和王铭章亲属将灵榇缓缓移入灵堂。迎灵仪式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结束。

此时,迎灵群众拥向灵堂,瞻仰遗像和血衣,情不自禁地深深鞠躬,还有不少人行跪拜大礼,以表达对这位战死沙场的将军由衷的敬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