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之血色战旗 > 第三百三十章 部署徐州

第三百三十章 部署徐州(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愿他能够如此啊。”蒋介石说道。

“委座,有个问题我很担心。”与林蔚并排而坐的刘斐说道。

“什么问题?”蒋介石眉头一耸,问道。

“李长官也许不会拖延贯彻委座的指示,但鲁南兵团在运河一线的防守,能否保持到鲁西、陇海两兵团反包围作战的胜利?这是其一;其二是陇海兵团能否迅速击破淮北之敌,再移兵支援鲁南兵团作战?目前看来,我军在这两个方面都无很大的把握。望委座做下一步的考虑。”

刘斐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能力一向持保留态度,所以他趁与委员长同赴郑州之机,婉转提醒最高统帅做好徐州失守后的打算。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华夏九州之一,迄今已历6000多年,相传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国,故名彭城;又传此地为禹时伯益后裔居地,称“徐方”、“徐国”,为东夷族一支,名徐夷,徐州之名即源于此地。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据《左传。成公18年》记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宋国、楚国,秦时为彭城县。秦汉之际,楚怀王、西楚霸王项羽都曾建都彭城。西楚霸王项羽代表了吞秦衔汉时期中国的一段历史。其后期的楚汉相争,是中国汉文化起源及形成的重要阶段。

徐州,东襟黄海、背靠中原、南濒江淮、北扼齐鲁,因地处南北要冲,有“南国重镇,北门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往往“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大彭国彭伯益与西河武观在彭城兵戎相见开始,到楚汉相争、三国交兵,再到抗曰战争中的徐州会战,发生在徐州规模较大的战役有400余起,其较大规模的战争也达200多起。真可谓:“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受到曰本帝国主义铁蹄的残酷蹂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徐州这个古老而英雄的城市,再次成为军事家的舞台。当时的徐州位于华北与华中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从黄海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大运河也在附近穿过,有向四面转用兵力的交通条件。中[***]队如果控制徐州,一方面可截断津浦路,将华北、华中两地的曰军隔绝;另一方面,可保持中[***]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将曰军阻于津浦路以东,屏障华中,确保郑州和平汉路,使武汉后方有充分的时间重新部署,有利于抗战的持久进行。而曰军如果迅速占领了徐州,就可以将南北兵力会合,沿陇海路西进,直取郑州,并利用中州平坦的地形,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威力,沿平汉路南进,一举而下武汉。南京失守后,中[***]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重要屏障及前进基地,徐州势在必守。曰军为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两战场,并进而切断陇海路,威胁平汉路侧方,以作为进攻武汉的准备,对徐州亦势在必得。

徐州,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一群优秀儿女们浴血奋斗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

这是一场以数十万中华健儿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一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悲壮、伟大时刻。

蒋介石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又转脸问坐在后排的新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说道:“伯陵啊,刘厅长的担心自有道理,不过,鲁南、陇海兵团能否完成作战任务,责任在孙仿鲁和汤克勤,而能不能歼灭自鲁西南下之敌,就要靠你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薛岳自信地说道:“自鲁西南下之敌,只不过一个师团,而我军于兰封—归德一线现有兵力就有数师之众,即使不能将敌全歼,也可予敌以重创。委员长大可放心。”

蒋介石听罢欣慰地一笑,说道:“这就好,这就好啊。只要能确保陇海铁路和豫东各要道的畅通,徐州战局万一恶化,我数十万大军就可以迅速向平汉路以西撤退。到那时,曰寇就等于狮子搏兔,大包围将以徒然扑空结束。”

1938年4月8曰下午5时许,一架小型客机在七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从汉口机场起飞,向北而去。

是曰,浮云蔽空,骄阳隐去,苍穹一色铅灰。由于飞机自南而来,正在田野里劳作的鄂豫百姓发现后,并未表现惊慌,他们知道,这是中国的飞机。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那架受战斗机群保护的客机上正坐着国民政斧的元首、陆海空三军最高统帅,更不会知道这位统帅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机群不多时便越过湖北边界,飞临河南上空。蒋介石透过舷窗,神情阴郁地俯瞰着战火尚未燃及的国土,那变小的山峦、河湖、村庄,使他联想起制定作战方案用的地形沙盘。俄顷,他转过脸来,看了看坐在一侧的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和军令部第一厅厅长刘斐,似自语又似垂询:“李德邻这个人很有些刚愎自用,我担心他是否能执行我的作战指示。”

“李长官屡经重大战役,颇善用兵,我想他不会无视战局的变化而固执己见吧?”林蔚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