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好女难嫁 > 好女难嫁 第57节

好女难嫁 第57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眼下,“以工代赈”恰能解决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况且,徐知安又向工部尚书提议,先将新农具的使用者换成“以工代赈”的灾民们,数量这样大的农具,只靠工部及各地的零散铁器铺当然冶制不出来,那就由官府牵头,将各地守卫所弃置淘换下来的废旧兵器与百姓家的旧农具融了,用模具浇铸出一批新农具来。如此,人力有了,器物有了,灾粮可做工粮,三者俱全,则可做些实用之事了。

官府可以决定的策略,费些心思就能做好,再不好也比年年不变要好。

那靠百姓们自己预防遵守的办法该怎么办?这东西不能强制的,强制出了问题,就是官逼民反,是要掉脑袋的罪责,谁敢担下这个罪责?安抚灾民不容易,可使饥民生乱都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所以,此事还得斟酌。

教化民众比治理民众要难的多。

屋里放了一碟子绿豆饼,两人就着冷茶吃了几口,又略略的擦洗了一下,迫不及待的爬上炕,头一歪就睡了。这一天,可累的够呛,感觉脑壳都木了。

……

徐知安的《赈灾策》一陈上去,大学士们就拍手叫好,然而到了内阁那里,却遇了难题,究其原因,还是实施的难度太大,过程又繁杂,若无个实干事的人做主持,这策略就施不下去,还有可能会将好事做成坏事。但完全不用的话,又觉甚为可惜,这样好的策略,若束之高阁,谁人忍心呢?

那怎么办?

挑捡着用。

难也得做。

这事,官府不好出面,那就请百姓们熟知且任赖的人来做。

每个地方都有几个有名望的读书人,有些人在朝为官,有些人在野为山人,让这些人写上几折关于防疫防灾防虫害的戏,交由各地戏班子传唱,不须几年,民众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正遇了事,也不至于慌头慌脑全无主意。

启民智与教化,不必全依托于书院,天下读书人才占了几成呢?多是浑浑噩噩的普通百姓,他们唯一能得到信息的方式,就是看戏。戏里说谁是好人,那么百姓们就认定谁是好人,戏里演说哪个是坏人,哪个在百姓口中,便会声名狼藉。

将这一法子托于戏班子,可比城门口贴告示的法子有实用多了。

当前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往两个重灾地方运送赈灾粮,再怎么样,也不能让灾区饥民全都饿死不是?以前赈灾,就是给饥民一口饭吃,别让他们闹起民乱,余下的事,就无暇顾及了。因为,灾难年年都有,东边刚平西边又起,一出接着一出,朝廷也抽不出更多精力来了,只能选择一项最简单粗暴但有效的办法来——免税,赈粮。

江南地区年年有洪涝,广州福建又常闹海啸,关中汉中年年干旱,中原一带是一年涝一年旱间隔着来,京蓟辽地方在冬天又时常有雪灾,一茬接着一茬,整个朝廷被这些灾难弄的疲惫不已,没办法仔细着来,只能是哪里有了灾情,就免了哪个地方的税赋。

清理河道?挖渠打井?地方官府去想办法解决吧,朝廷已分不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了,毕竟,别的地方也等着这些东西救命呢。

地方官府能有什么法子?他本就受了灾,为了安抚灾民已经用尽了全部力气,哪还能让饥肠辘辘的灾民去疏通河道,挖渠打井,怕不是嫌灾民太老实逼着他们做反民吧?

一条河,去年泛滥,今年泛滥,明年可能还会泛滥。河道,前年就那么於堵着,去年还那么於堵着,今年仍旧於堵着……一年如此,年年如此,灾赈了不少,而根本问题,完全没办法解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