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1983开始 > 第三十八章 采访

第三十八章 采访(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的好!”

围观群众特给面子,高声叫好。

“可这终究是一种商业行为,将商业与奥运捆绑,是不是有借机发财的意思?”《京城晚报》的记者问。

嚯!

这哥们很敏锐啊?

三个记者面面相觑,这哥们怎么如此娴熟,好像经常接受采访的样子。

于佳佳先反应过来,率先问道:“那你是怎么想起卖文化衫的呢?文化衫这个概念,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么?”

“其实这个叫T恤衫,在南方很常见,北方现在也越来越多。我最初是觉得在衣服上印些图案文字,应该会很有意思,后来才突发奇想,跟奥运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本身是个体育迷,也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国家历史上参加过几次奥运会,但那时内忧外患,国力衰弱,没取得好成绩,甚至一度没有参赛资格。

我觉得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国力大小,直白讲,竞技体育拼的是什么?就是技巧和身体素质。只有国力强盛了,老百姓才能谈得上身体素质,国家才有这门心思来培养运动员。

许非想了想,道:“首先我们得达成一点共识,商业行为并非不良行为,或者违法行为。现在国家鼓励农民承包,鼓励进城做生意,鼓励个体户和手工业者,就表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运转在在社会变革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我做的这些,只不过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再过几年,可能满大街都是卖文化衫的,没人觉得奇怪。

我虽然是个卖衣服的,但我也真心为奥运加油,在为奥运做宣传。我既没强买强卖,也没以次充好,甚至你写一句加油,我这都有优惠。

而且说句最老实的,我付出这么多成本,总得赚一点吧?

所以关键是如何运作,尺度很重要,不能为了发财不顾一切,丢了做人的底线。在道德和法律容许范围内,做一些新鲜的尝试,我觉得大家都能接受。”

比如现在,祖国正在崛起,时隔多年再次参加奥运会,我本身就有这种感觉,一定会大放光彩。

至于为什么叫文化衫?很简单,其实它可以叫奥运热,跟现在的诗歌热、出国热、气功热一样,都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我管它叫文化衫。”

“你对自己的感觉就这么有信心?”

于佳佳很奇妙,对方就像一个赌徒,赌定奥运能掀起热潮。

“我不是对自己有信心,我是对祖国有信心,对那些奥运健儿有信心!”许非又升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