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1983开始 > 第六十四章 三块敲门砖(2)

第六十四章 三块敲门砖(2)(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些老魔都人,都在批评这部电视剧,说人物和社会环境不是真实的魔都,演绎的不是《上海滩》,而是《香港滩》。

的确,《上海滩》不符合历史,但它符合大众文化需求。

这其实是一种电视剧的全新模式,在挑战着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一种文化输出……”

戴临风把老花镜摘下,仔细擦了擦重新戴上,并且用笔在这两句话上画了条线。

“大运动之前,我们的创作能力十分强大。改革开放之后,原创能力似乎消失殆尽,只会拍名著,拍小说。

“这个信仰迅速崩塌的年代。

我们以前崇拜的是伟人,烈士,科学家,劳动模范……我们曾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但当改革开放到来,短短几年间就让每个人体会到了社会变革的冲击与迷茫。”

戴临风抿了口茶水,直接被这个开头吸引。

“在此之前,我们的主流文化都是宏大的,以革命叙事为主体的各类作品。

人物和价值观都存在明显的政治界限,支持革命的、反对革命的、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可以用这三类概括。

固然在艺术层面上,秉持着弘扬中华文化的理念,但这些名著、小说绝不符合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革命叙事的伟光正,想看到更多元化,更接近生活,或更符合精神幻想的作品。”

“老戴!”

“老戴!”

但《上海滩》却很难用一种革命、不革命的概念来界定。

它的故事主题和结构,是黑帮江湖、血腥暴力、兄弟情义、儿女情长。

它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我们形容许文强,往往觉得他是个好人,但同时又不能否认,他其实就是个流氓头子。

这正是《上海滩》的成功之处,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性复杂,才是生活真实。

我们之前的影视作品,都无限趋同于一种属性——政治性,以至于抹掉了它与生俱来的两个属性:艺术性和商业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