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疯狂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善后和回家

第三百五十七章 善后和回家(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承恩是事不关己。当然是唯唯诺诺地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说。可是他突然脑中一亮,想到了一个很妙的方法。于是王承恩就笑着说道:“皇上。老奴不懂什么朝政。也不能够为皇上分忧。可是老奴刚才却有了一个主意解决薛侯女婿的封赏问题,就是不知道合不合朝廷的规矩。”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很长了,他也就很随便地笑着说道:“你这老货也别卖乖了。快说吧,朕自有分寸,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责怪你的。”

王承恩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道:“薛侯不是急着让他的孙子当世子吗?这次皇上就把他封了,父功封子也是荣耀。这可比封赏什么官职、赏银的强得多了啊!”

崇祯皇帝一听是大喜。本来早就应该把这个世子册封下去了,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气不顺,就这么拖延着。而现在。把本来就该给的东西给了阳武侯府,又解决了吴世恭的封赏问题,这怎么想是怎么爽啊!

崇祯皇帝是哈哈大笑,指着王承恩说道:“没看出来你这老货脑子转的不慢啊!善!下诏礼部吧。”

因此,也有一些拿遣散费的反正叛军后悔了。他们要再次加入汝宁军。可是汝宁军也已经把遣散费发放完毕,不可能再招收他们了。

其实在汝宁军的军官眼里,除了骑兵和炮兵这些特殊兵种没有办法以外,原明军的兵丁虽然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是他们也带来的很多原明军的陋习,很容易把新兵丁给带坏。所以还不如招收新兵丁重新训练呢。

所以这次开口子招收的那些反正的叛军,这是汝宁军在特殊情况下开的一个特例。至于放弃这个机会的人,那也就永远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而此时崇祯皇帝看着报功的奏章,正为“吴世恭”这个名字发愁呢。

这次报功,朱大典和高起潜倒也没把吴世恭给拉下。刘泽清也挺讲义气,把吴世恭也列入了首先攻进登州城的武官名单中。

王承恩也陪笑说道:“还不是老奴在皇上身边待久了,有时候脑子也能够开些窍了吗?”

君臣俩嘻嘻哈哈了一会儿。这些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孔有德和耿精忠虽然没被抓获,但他们毕竟被赶出了山东,不能够再祸害中原大地了。

再加上温体仁成为首辅以后,立刻向以复社为首的东林党人宣战,把包括复社首领张溥在内的大批原东林党官员赶出京城。而这些措施也是立杆见影,这些天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施政的时候受到文官的阻挠是大为减少。看起来,真的是换帅如换刀啊!崇祯皇帝也对自己换首辅的行为有些得意了。

笑了一阵,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罢了,再给这个吴世恭萌一子吧。给个锦衣卫千户吧。”说完好象很舍不得地长叹了一口气。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朱大典和高起潜也肯定知道了自己有些误会了崇祯皇帝的心意。他们都明白崇祯皇帝对吴世恭的印象是负数。到底高起潜在宫中也是有人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正数负数也说明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心中有数,所以他们也不敢在报功的奏章中遗漏吴世恭的名字。当然,那功劳用笔削掉几分那也是肯定的。

可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上所记载的吴世恭的功劳,以及内阁初拟的封赏章程以后,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给吴世恭升官。

这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皇帝职位的学前教育的缺陷来,其实一名上位者,是不能够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难得糊涂。会装糊涂,也是一名政治家的成熟表现。

那天又是王承恩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于是崇祯皇帝就对王承恩抱怨道:“朕这皇帝有时候也当得有些憋气。你看看!”崇祯皇帝用手指了指奏章上的吴世恭的名字说道,“王伴伴也知道薛侯的女婿吧。上次他犯了残害同僚的大罪,为了朝廷的颜面,给他逃过一劫。可是这次他又立了些许功劳,不封赏又显得朝廷的寡恩。真让人头疼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