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疯狂 > 第七百八十三章给你选择

第七百八十三章给你选择(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注意:不是命令,就是商量!(未完待续。。)

……

吴世恭终于与秦公公他们结束了这番长谈。在这番谈话中,吴世恭把自己的“精忠报国”与为大明朝“呕心沥血”的作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有些麻痹朝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是想让大明朝向着好转的方向扭转过去的。

因此,吴世恭所说的确实是金玉良言,而且这战略也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他就是要给崇祯皇帝和朝廷最后一个机会,让他们有了一个让明朝延续下去的选择。

但是,这个战略最关键的就是统帅的执行力。要有一名优秀的统帅指挥,还要有着一支劲旅。而吴世恭遍寻大明朝野,有着这样资格的人,却只有他本人一个。

当然,吴世恭不会去幻想没有什么天纵之才出现,毕竟原先也曾经冒出过一个意外的余子琏。不过吴世恭也很有自信,无论是什么天纵之才,只要他敢冒出个萌芽,吴世恭一定会明枪暗箭地把他掐灭在萌芽状态的。

而吴世恭是很清晰地描述了一番总战略,这让秦公公他们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说到这儿,秦公公他们就有些归心似箭了,不提那些只有崇祯皇帝和朝廷重臣才可决策的难点,光听这一番总战略,就让秦公公他们觉得没白跑了一趟。

于是秦公公最后问道:“长敬!你还有何话要杂家传给皇爷爷的吗?”

“也就这些了。”吴世恭答道,“那我就静候佳音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也最多等上三个月。如再石沉大海,我也就独自行动了。最多在辽东留一万兵,我将带着汝宁军主力返回河南。”

“长敬又何必如此心急呢?”秦公公规劝道。

“怎么不急?虽说名不正难以行事,但也就尽力而为,求个心安吧!秦兄弟,你是知我乃一贪享受之人,可前半生却戎马不停。真想不再劳心劳力,早日返回京城啊!”

所以现在摆在崇祯皇帝和朝廷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采纳吴世恭的战略,那吴世恭可以心安理得地自由活动;另一个就是采纳了,那吴世恭就完全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控制住豫、楚两地,成为真正的中原之主。

至于平定天下以后,吴世恭所说的什么回京啦!享富贵啦!那些话完全就可以听过就算,当不了什么真。因此,无论崇祯皇帝和朝廷是什么选择,吴世恭将来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有了说辞,起码掌握了大义、掌握的舆论。

为此,吴世恭甚至不惜推迟返回汝宁,让汝宁的变故就这么冰冻下去。他只是向汝宁去信,让汝宁的一切返回原状,并没有治罪、惩罚任何人,也让留豫的汝宁军守在两府之内不得轻举妄动。

而秦公公他们快马加鞭返回京城以后,吴世恭的这番话又引起了朝中激烈的争论。不要说文官们难以忍受吴世恭把手伸到文官固有的地盘中了,连崇祯皇帝都对给予吴世恭如此之大的权利也很不放心。

不过为了稳住吴世恭,也为了利用他,在崇祯十四年十一月,朝廷终于给了吴世恭圣旨:让他主持救援在锦州和松山的被围明军。至于吴世恭索要的兵力,朝廷也没调拨京营的一兵一卒,就让其与蓟辽总督杨绳武、辽东巡抚叶廷桂、辽东监军高起潜和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商量解决。

“哎——!”秦公公长叹道,“那杂家也就不多说了。”

接着,秦公公回头望向了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前面所说的话你们可否记?”

“都记下了。”那俩人连忙抱拳躬身。

“那好!咱们连夜赶回。长敬!得罪得罪,军国大事要紧,杂家就先告辞了。”

“无妨!今日招待不周,本官也就不给众位备礼了,免得嫌疑。待他日天下太平,本官再相请众位同饮庆功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