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三国幼麟传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论钱

第二百一十七章 论钱(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举目望向姜维那张年轻的面庞,心中满是震撼。他实在难以想象,如此良策居然会出自一个只二十岁的武夫之口!

姜维将他神状看在眼里,暗笑不止,心道:

“你刘巴再有才,还能比得中唐名相、因理财有方而名垂青史刘宴刘士安?”

说起来,这正是中唐名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刘宴所行的法度之一。

时大唐经理安史之乱不久,财政极为窘困。

刘巴、马良闻言,目目相觑,尽皆陷入沉思。

说起来,这个法子确实妙极啊。

其一,此法不必设置新的衙署,只凭现有的郡、县一级的官吏,便能顺利实行——无非就是给这一级的官吏增加一项职责罢了。

要知道,蜀中经过诸葛亮多年治理,最不缺的就是廉洁高效的官吏队伍。

而且,一旦此法顺利运作,便能够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市场行情网,辖内哪里的市场行情稍有波动,朝廷顷刻便知,可作出最为及时的响应和调整。

刘宴在此情况下主管唐朝财政达二十年之久,在盐政、漕运、赋税、铸币、平抑物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使得大唐财政、民生得以迅速恢复和振兴。

姜维站在巨人肩膀上,容不得刘巴不心服口服。

(作者按:历史上在刘备和刘巴死后,诸葛亮主掌蜀汉财政大权。他虽然没能解决铜矿产量问题,只能继续发“直百钱”、“太平钱”等大钱。但他天资聪慧,逐渐摸透钱与货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于是控制铸造大钱的数量。所以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的钱制经济还是稳定的,两种钱甚至还流通到了西羌、西域。)

这时,姜维继续道:“在此基础上,朝廷还可设常平仓。”

刘巴面色稍缓,语气也放松了不少,问道:“何为常平法?愿闻其详。”

姜维解释道:“朝廷可令各郡各县建立一批粮仓,战时用于军粮周转;但承平之时,可用来周济百姓。”

“丰收谷贱时,各仓购粮储备;待到灾荒缺粮时,平价贾粮,借以防备灾荒,调剂供求,平抑粮价,以实现赈济民生的目的,朝廷也能从中小赚一笔,可谓两便之法。说起来,常平法在前汉初年曾实行过一段时间,只是实行的时间不长,许多人不知道罢了。”

刘巴主理蜀汉财政多年,稍加思考,便知此策有理有据,切实可行;而且朝廷和百姓俱可从中受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