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朝锦医卫 > 77章 死寂

77章 死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虽然看着好像那个冒着炊烟的村子就在眼前,可是张阳郑毅二人还是走了好久才逐渐接近。

然而,越接近那个村子,张阳和郑毅却越有不详的预感。

小路两边的农田里尽是干枯的麦苗和龟裂的土地,却看不到任何劳作的农人和家畜,原本灌溉用的水渠更是见不到一点潮湿。

再到正德四年,南方一带的海禁政策几乎形同虚设,正德九年,从北方来广东上任的布政司参议都已经惊讶地看到:“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可见那时的海上贸易都已经半公开化了。

然而那毕竟是在南方,而在山东周边,靠近京畿一带,海禁政策还仍然有效地实施着。

再加上山东这片土地,自古以来便民风淳朴,也不以海上贸易见长,自然张阳在这里完全看不见海上的船只与海岸边的渔村也是必然。

爬上了海边的那片小悬崖,映入张阳眼中的是一大片荒凉的荒草滩,举目往四野望去,除了远处的几个小山包外,便再无他物,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有着悠久历史、人口稠密的山东半岛。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马上实行海禁政策。

但到了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没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似出海”。

洪武十四年冬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而到了洪武十七年,“派信国公汤和巡视浙闽,禁民入海捕鱼”。

自此以后,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一次比一次严,不但禁止各种牛马、军需、铜铁、丝绸都下海,到最后“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其拘该官司,及守把之人,通同夹带,或知而故纵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只杖一百,军兵又减一等。”

“郑毅,你的老家也是这一带吗?”沿着荒草滩向南走了好一会儿的张阳开声问道。

“俺老家在青州府,按照咱昨晚的方向,这里看样子大约应该是登州府和莱州府附近的地界,俺也不是太熟悉。不过往前走走,找个村子打听打听,找到大路也不难。唉——!前面那不就是有炊烟吗?!”郑毅的眼神儿很尖,一眼就看到了远处的小山包下,似乎有淡淡的炊烟冒起。

张阳顺着郑毅的手指望去,也看到了那炊烟似乎还不止一股,心下也高兴了起来。

说实话,这次张阳的出逃真是百密一疏,因为觉得小岛离海岸很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偷偷带一些吃食。

这眼看就到中午了,他还是只吃了几条鱼干,如今正是饥肠辘辘呢,找到人家,怎么说也能蹭上顿饭。

也就是说,不但那些出海的人要挨一百下板子,就连给这些人装船的挑夫都要挨个五六十板子。

一般的汉子,如果不给那些衙差好处,不要说一百板子,就是十下板子都能打死人。

到了永乐年间,因为要抓自己外逃的侄子,朱棣的海禁政策变本加厉,永乐二年的诏令中可见一斑:将原来的海船改为平头船,这是釜底抽薪之法,因为平头船根本无法在远洋中航行。

在那个时代,私造海船就已经是杀头大罪了,更惶论下海。

然而到了成化、弘治年间,海禁政策终于有所放松,曾任内阁大学的丘浚在上于明孝宗的《大学衍义补》中明确提出,反对国家抑商与对商业活动干预过多,公开主张开放朝贡以外的民间正常对外贸易,并明确向朝廷建言,开放海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