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朝锦医卫 > 370章 追兵迫近

370章 追兵迫近(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其实很多所谓“以少胜多”的战例其实只是在总兵力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依然是“以多胜少”。

譬如拿破仑的第一次意大利远征,表面上看起来是拿破仑以40000法军击败了80000奥地利-撒丁联军,以少胜多。但其实,拿破仑是利用了奥撒联军兵分3路,兵力分散的机会,将敌人各个击破,在15天内连打6仗,每一仗都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击败敌人,最后取得歼敌1万,俘敌15000多人的胜利。

又如汉光武帝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表面上,绿林军以2万左右的兵力击败了王莽军主力42万人,是一个奇迹般的以少胜多之战。

但实际上,在昆阳保卫战的过程中,绿林军确实不足万人,但是他们却有着坚固的城垣工事,能够支持一段时间并不奇怪。

在决定战役结局的解围之战中,刘秀率领3000精锐勇士为先锋,宛城绿林援军万人紧随其后,而莽军主帅王邑轻敌,仅率万人出战,并且严令其他各营不得擅自出战接应。

这样一片无遮无拦、无险可守的地方,真要被杨虎的叛军追上,除了两边摆开阵势硬碰硬,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什么计谋、偷袭、心理战,统统派不上用场。

幸亏杨虎的骑兵不是被韩青龙给消灭了,就是被牵制住了,不然他们这些残兵败将,真是连跑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跪在地上等死就可以了。

“大约还有多久,那些贼军便能追上来?”张阳继续问道。

“贼军的脚程很快,又没有辎重,轻装前进,照目前的情况,以我们这些人的行军速度,中午之前,必然会被追上。”唐小乙默默算了一会儿,便回答道,他本身便是斥候出身,刚才听到那传令兵的简单描述之后,便能自己分析出很多情况。

“这可麻烦……崔姑娘,不,崔军师,你可有让我们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妙计良方?”张阳转头向崔燕子问道,虽然崔燕子还没有答应张阳加入锦衣卫,可是张阳却直接很无赖地当她已经同意了。

这样,双方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悬殊并没有那么大。而当绿林军在战斗中获胜之后,由于主帅一个逃走(王邑),一个被杀(王寻),其他部队顿时斗志全无,陷入混乱之中,加上恰遇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剧涨,才导致了王莽军的总崩溃和在撤退过程中遭到重大损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的一个共同模式:前锋被击败,冲乱主力,导致全军溃散,而最新的一个案例,就是明军之前被刘惠的骑兵击溃。

说白了,所谓的以少胜多,本质上是依靠将领的战术,在局部上造成以多胜少,倚强凌弱的优势,然后积累胜势取得战斗的胜利。

可是在这样一个平原环境中,又如何能够创造在局部上以少胜多的局面呢?张阳摆出一副很萌的样子,等待着崔燕子接下来的话。看见张阳恶意卖萌,崔燕子哭笑不得,只好接着说道:“如果说杨虎的人马现在是8两,那么官军的实力就只有4两,如何以4两胜8两,那自然就要增我减敌。而手段,不外乎恐吓,示弱,偷袭,攻心,缓柔,离间,设陷,诈降,分敌,迷惑,激人,疲敌……“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小说来源:燃文书库

崔燕子白了张阳一眼,“小奴家可没什么以少胜多的妙策,小女子虽说读书不多,可也知道,孙子兵法中有云,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若是以前的张阳,当然听不懂崔燕子在说些什么,好在来到大明朝也有些日子了,这起码的计量单位还是知道的,古代24铢为1两,24两为1镒,以镒称铢就是说要以敌人576倍的优势兵力彻底压倒敌人。

明白了这个,就明白了孙子的意思,战争史上,并没有什么绝对以少胜多的战役,毕竟,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打两个人也许可以取胜,打三个人可以取胜,打十个人,除非是甄子丹来,谁也行不通。而如果这种优势积累起来,以少胜多基本不可能。

对于数量之所以能起到如此重大作用的微观解释有很多。法国元帅福煦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模型:假设红军兵力是蓝军的2倍,每个人每分钟射出的子弹数一定,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红军射出的子弹就是蓝军的2倍。如果每枚子弹击中敌人的几率也一定,那么相同时间内蓝军的损失数量就是红军的2倍,而这将进一步加大两军的数量差距,直到蓝军被彻底击败。当然,真正的战争绝不只是两队人对面站着互相机械的射击,但这却可以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总之,双拳难敌四手,在战术上,人多总是占优势。

既然人多可以打败人少,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存在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