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陷世 > 第150章 停电众怒

第150章 停电众怒(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只要经常干活儿的人,都很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不会傻乎乎地等主人家管饭的。

在农村,给房子上顶,是很隆重的事情,要放鞭炮庆贺的,这里就免了,是集体的事,集体是主人,放鞭炮为谁庆祝呢?但是,犹豫习惯的力量强大,人们的思想意识里还是觉得这件事很重要。但是贾明珠没有安排,大家只有玩了。虽然听到宫支书假惺惺的问候,但这种礼貌的方式还是被大家所接受了。

贾友牛说:“好的,您不知道啊,现在的人可会偷懒了。自己的事天不亮就做,公家的事没几个积极去做的。现在又不能随便组织劳力做集体的事,弄不好,就有人举报。村里得向上面解释半天,还不能让他们信服。我只能积极动员他们去做了。能动员几个就动员几个。”

德志说:“我知道,您去忙吧。”

贾友牛答应了一声之后,就急匆匆地走了。

德志穿上衣服,洗漱、上厕所,做饭,吃饭然后洗碗,看了一会儿书,就走到工地。

果然,有一堆砂石料堆在公路边,上面还是湿漉漉的,有水顺着公路往下流去。宫支书已经安排他侄儿做了这事,看来还是比较守信的。

学校里有一家小商店,里面有开水供应,在店里买面的,免费提供开水。可惜的是,德志运气不好,每次给的开水都是温水,不知道店家是怕烧煤还是用电,亦或是开水放忘记了,竟成了温水,还浑然不知觉,德志几乎每次都是用温水泡面,印象太深,可想而知,温水泡的方便面要多难吃就有多难吃,每次吃完,德志就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胃里非常不舒服。

好在人年轻,扛得住,勉强过了那段日子,但是,记忆中受到的伤,会在不经意的时候重现在脑海中。每每想到那一幕,或者闻到别人泡面,德志就觉得胃里不舒服。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德志一点都不羡慕,反而想退避三舍,远远地走开。这种吃面的情形,却总在公众场合遇到。比如,在火车上,那狭小的空间,几乎有一半人都是吃方便面,在那里,德志就无法可逃,只有硬着头皮,忍住恶心的味道,或者到卫生间或者吸烟处透透气,否则真的要憋坏了。

归州是山区,狭长地带,南北文化和习俗都有点,靠北边的爱吃面,靠南边的爱吃米,但是,北边的面的确长得黑,可能和气候、日照以及温度或者土壤都有关,他们努力种出来的麦子,磨出的面竟然很黑,这让德志没想到。自己生的孩子不嫌丑,这里的人习惯了吃黑面,大多数家庭的面都是这个颜色,见怪不怪,祖祖辈辈都吃,挺好的。

德志对生活要求不高,人家能吃,他也能吃。好在门口一个土包,有一些韭菜在那里长着,割了,择了,用来下面条,挺好的。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让德志很放松,感到很自由,吃点素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德志想要的生活。

吃完饭,洗碗,然后再复习看书,写点字,听听收音机,读读《圣经》,一天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临睡前,和妻子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母子都好,然后,德志简单做了个短短的祷告,就上床,熄灯睡觉。

这样的集体作业,需要一环套一环,少了中间任何一环,都会掉链子,都会有问题。这个统筹安排,表面上是由贾明珠在做,实际上是宫支书在操作。在整体布局和协调工作上,贾明珠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更关键的因素是,宫支书有实权,贾明珠没有,村民在嘴上说拥戴贾明珠,但心里还是惧怕宫支书,最后拍板指挥的是宫支书,贾明珠最大的作用是执行决定。

这个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

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来了之后,站在那里不知道干什么好。贾明珠带着做模板的村民,检查铺的钢筋,是否有遗漏的,对这些已经到了的村民,他没做安排,一直到宫支书来了之后,情况才发生改变。

宫支书说:“大家都来了。吃早饭没有?”

大家差不多都吃了,宫支书这是在明知故问。很清楚,今天浇灌混凝土,早晨不管饭,中午也难说,现在天长夜短,不吃饭怎么能行?又是干重活,又要持续不断地干,天热,水泥很快就会干,如果真的动起来,就像机器一样,不能停的。

天蒙蒙亮的时候,贾友牛在外敲门,德志起床,他揉着惺忪的眼睛,看着贾友牛问:“什么事?这么早啊!”

贾友牛说:“今天倒盖子,我在喊他们上工。”

德志说:“我知道啊。没必要这么早吧?!”

贾友牛说:“要早啊,早了凉快,等太阳出来,大家很热,都懒得做了。再说,这大小是个事儿,早点做完,早安心,要不心里老惦记着,我家也有个小娃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给我姑娘有个交代,让他们在外打工放心,把盖子做了才好。”

德志说:“好啊。您去忙吧。我洗漱完后,弄点饭吃,就去工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