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朱明画卷 > 第一百八十章 灯谜(番外)

第一百八十章 灯谜(番外)(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听到声音,老汉回了神,也不再说什么规矩不规矩,忙回道:“此迷指物,乃文房四宝中的一样。”

仪华一听眼睛一亮,老汉已提醒的够明显了,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而“研”、“ 岘”这两字与砚相近。

想到这,仪华也觉得猜灯谜倒也不该难道朱棣,便举起宫灯将谜题轻吟出来:“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说着,凝眉抬头,不解道:“这是什么?”

听完仪华询问,朱棣眉心几乎挤到了一块,脸上也随之沉了下来。

熙儿却不知父母难处,只一个劲儿的拍着手,欢欣雀跃道:“熙儿要,给熙儿!”

那老汉该是熬了一夜,却没看人的脸色眼力劲,竟从旁恭喜道:“官人、娘子真是好运气,这灯合该是小公子的,这一道谜题可是一整晚上老汉见过最简单的。”

朱棣正凝眉死盯着灯面,却闻老汉所言,忽然抬头看向老汉,一脸肃然。

这时已进天晓,皎皎的月华渐渐隐去,只余黯淡的一弯浅影远远抛在灰蒙蒙的天际,兴奋了大晚上的熙儿也眼皮打架,眼看就要睡去。索性逛灯已至尾声,行人纷纷开始归家,这里已是三三两两的人群而已,一旁的文庙下还停着燕王府的马车,也该乘车返府了。

只在这时候儿,趴在朱棣肩上无精打采的熙儿,突然一下子来了精神,指着文庙方向大声叫道:“我要它!熙儿要那个!”

文庙四下空旷,熙儿精神儿十足的声音,在黎明前的清晨犹为响亮。正在收拾摊位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笑呵呵的上前几步,打量了几眼他们,见一家三口衣饰华贵,身后不远处有几名魁梧的男子,当不是这一家的仆人,便只当他们是一般的富户人家,遂笑道:“官人、娘子,既然小公子喜欢这花灯,不如猜上一猜反正不要钱,中了老汉就把花灯送给小公子。”

这老汉估计是寺庙请得人,十分懂得如何吸引人去猜灯,这话才一说完,就拿出一个大闹天宫的花灯在熙儿面前晃了晃。

熙儿这一看哪还走得了,又是一个机灵的小子,见朱棣看也没看那老汉,直接越过而去,立马泪眼汪汪的望向仪华,嘟着嘴可怜兮兮的叫道:“熙儿要!熙儿要!”

老汉心下微骇,只觉朱棣不是善类,暗暗后悔之际,却见朱棣面无表情的吐出两字:“提示!”

老汉愕然,一时竟然无语。

朱棣脸上闪过不耐烦,又不着痕迹的瞄了一眼灯谜,忽而又沉气问道:“我说提示!”

老汉蓦然一惊,他在这元宵守灯已二十年了,从没见过衣冠楚楚的人来猜灯谜时问提示,而且非但如此,还这般冷面冷语。

仪华亦是被朱棣陡然一沉的声音惊了下,移目见老汉眼带惧意,忙拉了拉朱棣袖子,叫了一声“夫君”。

儿子今晚吓哭了,小眼睛到现在还肿着,仪华心中不舍,这便停下脚步,对朱棣道:“夫君,不如给熙儿买一个吧。”

朱棣浓眉紧锁,往文庙壁檐下一溜儿各式各样的花灯看了看,正同意买一个时,哪知老汉抢先道:“商灯不能卖,否则可是得坏了规矩。看官人、娘子也是识文断字的,不防猜一下。”明朝每值灯节之时,多喜欢用诗词作为谜面,把写有谜题的花灯挂在寺观墙壁上,谁都可以立在下面猜,猜中者可得花灯一盏,而这花灯便是商灯。

仪华听“商灯”二字,显然也想起了得灯便需猜谜,她自问不懂猜谜之法,朱棣也不知道善不善于猜灯谜,还是作罢的好。一番心转,正打算说话,老汉已经把打闹天宫花灯递到朱棣面前,笑道:“官人,看小公子喜欢这个,不如就它吧。”

盛情难却,又见朱棣面上严肃,仪华不由心生顽心,改了主意,接过那只花灯,微微一笑道:“夫君从小便读圣人之书,又有名师授课,不如给熙儿赢一个花灯。”

这话确实不假,今上重子孙教育,所建大本堂藏有古今图书,并请各地的名儒授课,而朱棣作为皇子确实在大本堂学习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